幼兒園中班音樂律動活動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和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3、體驗做身體動作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歌曲內容:
捏攏放開,捏攏放開,小手拍一拍,
捏攏放開,捏攏放開,小手拍一拍,
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頭頂上,
耳朵上,肩膀上,膝蓋上,爬到小腳上。
音樂律動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歌唱活動。
2、學會并能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3、能友好的與同伴合作扮演理發師和小顧客的角色。
教學準備:
1、角色表演用的自制剪刀和鏡子。
2、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到理發店剪頭發、理發、體驗理發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以談話引題。
“夏天到了,天氣變得越來越熱,小朋友也需要經常到理發店里去理發,你們知道理發店里是誰幫我們理發的?”(叔叔阿姨)“他們用什么來理發?”(幼兒自由回答)(出示剪刀操作)“聽,見到發出什么聲音,用小嘴巴來學學!”(咔嚓咔嚓)“我們一起來說說,咔嚓咔嚓……”
二、熟悉歌詞,學說歌詞。
1、教師念歌詞,幼兒熟悉。“現在就讓我來說說發生在理發店的故事吧!”“理發店的叔叔阿姨,咔擦,咔嚓,拿著剪刀剪呀剪呀,咔擦咔擦,剪得非常認真,不一會兒,頭發剪好了,叔叔阿姨還高興得對顧客說:‘哎,已剪好了呀!’瞧一瞧顧客的頭發,頭發剪得多漂亮多漂亮!”
2、幼兒集體跟念歌詞。“我們小朋友也把發生在理發店的故事學一學,說一說吧,聽聽誰說得最好聽!”(幼兒跟說歌詞2—3次,教師適時鼓勵)
三、熟悉旋律。
1、“我是理發店的哈哈理發師,瞧一瞧,我是怎么給顧客理發的!”(教師慢速哼唱旋律)
2、“想學就和我一起來吧!”(幼兒慢唱旋律一遍)
3、“我是個慢性的哈哈理發師,顧客都對我有意見,說我剪得太慢了,我覺得自己應該改正,看我現在剪得怎么樣,你們可以和我一起來!”(教師和幼兒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顧客又說我剪得太快了,你們能不能幫幫我讓剪得不快也不慢,成為人人喜歡的理發師?”(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四、引導幼兒用輕快的聲音學唱歌曲。
“真高興,我現在在小朋友的幫助下成為一名稱職的理發師了,我高興的一邊理發一邊唱起歌來!”(教師清唱歌曲)。“理發店的生意非常好,我哈哈理發師一個人都忙不過來了,你們也來幫幫我吧,高興嗎?高興就一邊理發一邊唱歌吧!”(幼兒集體演唱歌曲數次,教師適時鼓勵,并請個別幼兒上來帶領演唱)
五、自選道具,分角色表演。
“請小朋友來當理發師和顧客,前面有兩種道具,想扮成顧客的小朋友拿上鏡子坐在椅子上,想扮成理發師的小朋友拿剪刀站在顧客身后理發,決定好了,請慢慢地走上來拿。”“理發師的本領真大,把顧客的頭發剪得這么漂亮,瞧!顧客們多漂亮!我們一起到外面讓別人也來欣賞我們漂亮的頭發吧!”
大班音樂律動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感受蒙古族音樂歡快、優美的特點。
2.初步掌握跑馬步的基本動作。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共同舞蹈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課件、自制幼兒騎馬用的頭巾。
2.經驗準備:幼兒提前了解蒙古族的習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樂特點。
幼兒聽《草原小牧民》律動進教室。(1分)
2.欣賞音樂并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1)幼兒欣賞音樂。
a.師:剛才那首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再認真聽聽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你有什么感覺,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兒說說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蒙古大草原的幻燈片。
a.現在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們都在做什么?
b.幼兒根據幻燈片說出人們的`生活。(2分)
c.教師為幼兒介紹音樂。
(這首音樂表現的是蒙古族人民騎馬、摔跤、擠奶的歡快場面)(3分)
3.介紹并演示跑馬步的基本舞步。
(1)剛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們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個特別喜歡騎馬的民族。我們來學一學騎馬的動作吧!(2分)
請小朋友創編騎馬動作,其他小朋友來學一學。(3分)
(2)教師介紹并演示跑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傾,一手在胸前,一手揚至頭上方,做勒馬舉手揚鞭狀,先左腳邁出,顫膝踮步,再右腳躍過左腳處顫膝踮步,動作呈跳躍狀,像馬兒奔馳一般。(3分)
(3)跟音樂和老師一做跑馬步動作。(2分)
4.請幼兒聽音樂分組進行表演。
師:剛才小朋友的動作做得很漂亮。接下來,讓我們也來做個蒙古小牧民,戴上頭巾,聽音樂,用我們剛學會的跑馬步一起來表演吧!(8分) 5.幼兒聽音樂出教室。(30秒)
活動反思
總體來說效果不錯,幼兒的參與性強,整個活動的氛圍很活潑。當然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對音樂的挖掘還不夠,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開展活動后的延伸,加深對音樂的感受、理解。
音樂律動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并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能在舞蹈韻律活動中運用小碎步。
2、模仿蜜蜂飛翔采蜜,感受小蜜蜂勤勞不懶惰的精神。
重難點:
小碎步的步法,手腳動作協調。
教學準備:
《小蜜蜂》mp3音樂,小蜜蜂手偶一個,小蜜蜂胸飾若干,紅黃藍大小花朵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過程:
方法:道具導入,圖片導入法,兒歌導入。
過程:
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兒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飛到西,飛到東。
不怕雨,不怕風。
采花蜜,勤勞動。
二、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小蜜蜂可愛不可愛呀?你們喜不喜歡小蜜蜂呀?(可愛,喜歡)那有沒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領?(會飛,會采蜜等等)
2、師:小蜜蜂是怎么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小蜜蜂飛的樣子)
教師總結:
①飛的時候高高的,小腳尖點地,后跟踮起,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
②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③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一起來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師:小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
幼兒自由創編各種蜜蜂采蜜的動作
教師總結:
①采蜜動作,屈膝微蹲,彎腰,頭向下低,手臂向后輕輕扇動,輕輕搖晃小腦袋。
②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示范采蜜動作,全班幼兒跟隨音樂來完整做一邊蜜蜂采蜜動作。
三、游戲—集體舞小蜜蜂采蜜
把花朵撒在空地上裝扮成花園,教師帶領小朋友繞花朵跳蜜蜂舞,模仿蜜蜂采蜜的情景。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師來當蜜蜂媽媽,你們來當小蜜蜂。小蜜蜂很勤勞,采蜜從不偷懶,小蜜蜂們跟媽媽學好本領了,媽媽帶你們去花園采蜜吧!我們出發咯!(播放音樂兩遍)
(小朋友在花園里自由自在地飛,在花朵上采蜜,老師加以言語鼓勵與引導)
四、結束。
師:小蜜蜂們!我們采了那么長時間的`蜜,都累了吧,讓我們停在花朵上休息一下吧!(播放搖籃曲,蹲下來作休息狀結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律動活動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感受洗澡的樂趣,養成經常洗澡的好習慣。
2、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
3、充分發揮想象,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體驗和同伴合作舞蹈的快樂。
重點:充分發揮想象,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難點:探索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
活動準備:
音樂《我愛洗澡》、《兔子舞》、《搖籃曲》;浴帽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進行熱身活動
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鍛煉身體吧!(帶領幼兒跟隨《兔子舞》音樂做各種韻律動作進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創編洗澡的`舞蹈動作
1)創編第一段(打開水龍頭—試水溫—沖洗身體)
洗澡時,應該做什么事情?誰來表演打開水龍頭,試試水溫的動作?
你是用身體什么地方去試水溫的,請你也來做做。接下來該做什么?
現在水溫已經調好了,那你是怎么沖的?
剛才的幾個小朋友表演得真好,現在我們一起鉆到水龍頭底下沖沖身體,要把身體的每個地方都沖到噢?沖沖身體的動作跟著音樂來做一遍。(完整表演第一段)
2)創編第二段,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分的動作。
(1)身體沖好了,接下來該做什么呀?誰會表演擦肥皂的動作?肥皂擦好了,接下來怎么辦?你會怎么搓,誰來做小老師,教教我們大家。
(2)重點引導小朋友創編出同伴合作搓背的動作。
(3)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搓
3)創編第三段(沖洗身體)
身體搓好了,可全身都是肥皂泡泡,怎么辦呀?(沖沖干凈)
2、完整地隨音樂表演
3、引導幼兒創編結束時的造型動作。
4、再次隨音樂完整舞蹈。
三、結束部分
欣賞搖籃曲,聽音樂休息。
剛才老師看見有的小朋友舒服得想睡覺了,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美美的睡一覺吧。
大班音樂律動教案 篇六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節奏地講述蔬菜的名稱和營養。
2、嘗試與同伴合作將節奏語言連接為節奏火車。
二、活動準備
1、圖片,包括紫甘藍、南瓜、蘆筍、西蘭花等。
2、對常見蔬菜名稱及其營養有初步的經驗,積累。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基本的節奏類型
《白話文·www.baihuawen.cn》
T: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姑娘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菜,你們知道哪些有營養的蔬菜介紹給大家?
(二)語言轉化為節奏
T:我也來學學你們說的。
T:你們誰來試一試?例如:西蘭花,有營養,開著綠色的花
(三)節奏火車
T:超市的叔叔阿姨想請我們幫幫忙把蔬菜運過去,要把蔬菜不多不少正正好好裝在節奏車廂里,車廂和車廂要接緊,不掉隊。
T:超市顧客在排隊了,都想要嘗新鮮有營養的蔬菜,我們一起開著節奏車去送菜,蔬菜放得好,車開得穩,車廂要接好。
(四)延伸
T:(出示圖片紫甘藍)我也來介紹一種蔬菜:紫甘藍又叫紫包心菜,胡蘿卜素維生素多又多。請你們回去也再找找有什么今天沒介紹過的蔬菜,下次再來介紹。
操作提示
活動中老師主要支持幼兒做兩件事:其一,幫助幼兒將蔬菜經驗結合節奏經驗,用節奏的方式表現。其二,幫助幼兒將自己的節奏語言與同伴的連接成節奏火車。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師生合作、個別幼兒示范等方式引導幼兒知道游戲規則,特別是節奏語言連接的時候,老師可用鈴鼓提示幼兒在重拍中進入。蔬菜選擇時可以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出示。
大班音樂律動教案 篇七
課程目標:
1、通過傾聽感受音樂中ABC段的音樂節奏,愿意用身體合拍的動作。
在煮面條的情境下,跟隨著音樂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的表現。
3、初步嘗試合作律動,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課程準備:
生活中有見過煮面條的經驗、 MP3音樂、大鍋(板凳圍合)教學拼圖(沒煮前的面條,放在鍋里的面條,水沸后的面條。)
課程重點:
感受音樂中ABC段的音樂節奏,愿意用身體合拍的動作。
課程難點:
跟隨著音樂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的表現。
課程過程:
一、觀看煮面條的視頻。
1、出示面條圖片。
2、觀看視頻。
3、提問:師:面條沒下鍋之前是什么樣兒?面條下鍋之后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水開了,面條又變成什么樣子了幼兒自由回答。
(過渡語)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曲子,這首曲子就是關于煮面條的故事,請大家仔細地聽。
二、傾聽與創造
1、傾聽與感受
(1)提問:你覺得這首音樂有幾段?(三段)
(2)為樂段匹配圖譜。
(3)感受音樂節奏驗證圖譜順序:(過渡語)我們把手指舉起來,跟著音樂感受一下他的節奏。
2、分段進行動作創編。
(1)A段音樂動作創編。
(2)B段音樂動作創編。
(3)C段音樂動作創編
3、完整律動。
三、游戲“領頭人”:搶椅子后,坐在藍顏色椅子上的孩子為領頭人。
四、活動結束
看看我們現在的領頭人是誰啊?好的我們先休息一下下次接著玩。你們知道嗎?面條出出鍋后加調料會讓面條更好吃,還要記住關火,時刻注意安全哦!
本文由用戶xiaoxing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