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能力目標: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初步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3.思想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第19~20頁
教學、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小朋友游戲圖),寫有解決問題的課題題目。用來進行小組評價的三星(智慧星、創新星、合作星。)
學具:每組1塊小黑板,1枝白板筆。用來進行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小印章。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小客人,讓我們一起請出他們吧!
(出示課件:學生活動圖)
2.提問: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學生可能說: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準備踢足球,有的在玩丟手絹的游戲,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3.教師:這些小朋友正在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呢!你能根據他們的活動提出數學問題嗎?(學生會自信地說:能。)
這么有信心呀?那就發揮你們小組的力量,根據活動中已告訴的信息試著提出數學問題,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多最好?
4.小組合作提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5.小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拉近畫面并出示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生1:丟手絹的活動中,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我們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生2:我們來看踢足球的’活動,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提出的數學問題是:還要來幾人?
生3:我們來看捉迷藏的活動,13個同學玩捉迷藏,這里有6人,我們提出的數學問題是:藏起來幾人?
6.教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三個問題都很好,你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呢?(學生會很自信地說:能。)
教師:那我們就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請每個小組任選一個問題來解答。
(分組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教師:老師剛才到小組中去,看到同學們合作得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哪個小組愿意說給大家聽。
7.小組匯報。(采用學生互相提問的形式,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a.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捉迷藏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學生1:你為什么用減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藏起來幾人,必須從參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個人,剩下的就是藏起來的人數,所以用減法。
學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總人數,6代表找人的6個人,7代表藏起來的人數。
b.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踢足球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學生1:你為什么用減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還要來幾人,必須從要參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經來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還要來的人數,所以用減法。
學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4:16代表要參加踢足球的總人數,9代表已經來了的9人,7代表還要來的人數。
c.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丟手絹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學生1:你為什么用加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玩丟手絹的一共有多少個人,必須把8個女同學和6個男同學合起來,就是總人數,所以用加法。
學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4:8代表要女同學的人數,6代表男同學的人數,14代表參加丟手絹游戲的總人數。
這個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習小組進行評價,能夠說明白的小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信息資源,通過課件,創設動態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學習新知部分,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通過組內合作學習、組間相互匯報、交流、提問、評價等形式,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來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
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小動物們也想來我們班作客,都等急了,讓我們再把小動物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第20頁的小動物圖)
2.都有哪些小動物呀?(生:有小鳥、小鹿和小魚。)
看著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書問題。(這時,每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課件中可以把學生提問的部分閃動幾次,以此讓學生進一步的明確所提問題。)
a.樹上還有幾只小鳥?
b.草地上還有幾只小鹿?
c.還有幾條小魚?
d.飛走了幾只小鳥?
e.跑了幾只小鹿?
f.游走了幾條小魚?
4.你能又對又快地解決這些問題嗎?請你拿出練習紙自己完成。
5.集體訂正,同學互評。
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教師:同學們真是了不起,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么多問題,而且做得又對又快。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藏著許多數學問題,比如我們的教室里就藏著很多數學問題,你能發現嗎?
和同桌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身邊的事物提出數學問題。)
例如:
1.觀察小旗。
2.觀察其中兩個組的人數。(可以按組來分,也可以按男女來分)
小結
1.教師提問: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說一說。
2.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這么多問題,都是用的什么知識?(數學知識),用數學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出示課題:解決問題)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評析: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數學問題,真正實現了本節課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目的,進一步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
提出課后建議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并向學生介紹畫“正”字的記錄方法。
2.通過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調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分析推理能力,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的繪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 的繪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 的繪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了解畫“正”字的記錄方法。
1.師:“同學們,前幾天鄭老師在課上布置了一個調查任務。請你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的形式,調查你們組最感興趣的事情,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你們完成調查了嗎?”
2.組織學生分小組匯報。 引導學生歸納記錄方法。分小組匯報:調查內容、記錄方法、調查目的’。數數、符號、畫“正”字
3.師不急于講解畫“正”字的記錄方法。而在學生介紹后問:“你在生活中見過這種記錄方法嗎?” 用這種方法的小組介紹畫“正”字的記錄方法,列舉出了生活中的實例。
二、合作探究,繪制統計圖的方法。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繪制本組課前調查的內容。巡視參與小組活動。
2.發現問題,紛紛派代表找到老師反映觀察各小組都發現問題后,組織學生結束小組活動。
問:“剛才在繪圖的時候有幾個小組發現了問題,把你們的問題和大家說說好嗎?”
師:“看來我們都遇到了這個難題,讓我們一起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好嗎?”
3.拿來這一組的統計圖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最左邊的數字0、1、2、310,得出現在的統計圖1個格表示一個單位。
問:“現在喜歡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辦法了嗎?”
4.學生討論,
師:馬上拿來一把尺子比著統計圖高興地說:“是這樣嗎?在一個格里加一條線,(放慢語速,邊說邊畫一條線,然后面向全班學生)這個辦法行嗎?”
師:“這樣一來,原來的一個大格表示一個人,現在變成了兩個小格,就表示兩個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起來是有一些麻煩,有沒有更巧的辦法?”
5.馬上請這個學生到前面來指著圖重復了一遍。
問:“他的辦法大家聽明白了嗎?我們不加線了,只把數字改一下,變成了5、1020行嗎?(生:行)那樣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了?”
師:“這樣,我們能繼續畫了嗎?”經過學生的同意把統計圖換成了單位是5的。小組巡視指導。 觀察各組情況,發現有一組沒有解決“單數”問題時,組織學生停止了小組活動。 指定一人到前面講解。
6.等發現問題的小組同意這個做法后,肯定了學生們開動腦筋想的辦法非常好。 指導各組學生完成統計圖。
三、練習鞏固
書中113頁說一說
四、作業
課后113頁練一練。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1,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2、 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 學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8、 小結。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 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2、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3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3篇《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能夠幫助到您,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