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今天來聊聊一個實用又有點小挑戰的話題——Mac怎么和Windows共享文件夾!
相信不少小伙伴家里可能同時有Mac和Windows電腦,為了方便資料傳輸,共享文件夾簡直是剛需。不用U盤拷來拷去,真的可以省下太多時間!不用羨慕別人,其實你也能輕松搞定。

方案一:利用SMB協議(最常見也最推薦!)
這個方法是目前最普遍、兼容性也比較好的。SMB(ServerMessageBlock)協議,簡單理解就是Windows用來共享文件的一種標準方法。Mac系統本身就支持這種協議,所以設置起來不會太復雜。
Windows端操作:
1.找到要共享的文件夾:選中你想共享給Mac的文件夾,右鍵點擊,選擇“屬性”。
2.切換到共享選項卡:在彈出的屬性窗口中,找到并點擊“共享”選項卡。
3.點擊“共享”:在“網絡文件和文件夾共享”部分,點擊“共享”按鈕。
4.添加用戶:可能會彈出窗口,讓你選擇可以訪問的用戶,直接選擇“Everyone”或者“添加”并選擇特定用戶,然后點擊“共享”。如果選擇“Everyone”,注意安全!
5.設置權限:在彈出的窗口中,可以設置用戶權限。一般選擇“讀取/寫入”,這樣Mac端可以讀取也能修改文件。
6.復制網絡路徑:共享完成后,會顯示該文件夾的網絡路徑,例如“\\你的電腦名\共享文件夾名”,記下這個路徑!這個非常重要!
7.開啟網絡發現:確保你的Windows電腦的網絡發現是開啟的。打開“控制面板”->“網絡和Internet”->“網絡和共享中心”->“高級共享設置”,勾選“啟用網絡發現”和“啟用文件和打印機共享”。
8.關閉密碼保護共享(可選但方便):在高級共享設置里,找到“密碼保護的共享”,選擇“關閉密碼保護共享”,這樣Mac連接時可以省去輸入賬號密碼的麻煩。如果特別注重安全,還是建議開啟。
Mac端操作:
1.打開訪達:點擊桌面左下角的“訪達”圖標。
2.點擊“前往”菜單:在屏幕頂部的菜單欄中,點擊“前往”,然后選擇“連接服務器”。
3.輸入服務器地址: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剛才Windows端記錄的網絡路徑,格式類似“smb://你的電腦名/共享文件夾名”,注意“smb://”必須加上。
4.連接:點擊“連接”。如果Windows端開啟了密碼保護共享,這時會要求你輸入Windows電腦的用戶名和密碼,輸入后點擊“連接”就可以了。
5.搞定!連接成功后,你就可以在訪達里看到共享的文件夾了。
方案二:借助第三方工具(更便捷但可能收費)
如果覺得SMB配置比較麻煩,或者需要更強大的功能,市面上也有一些第三方工具,例如:
FileSharingApps:有很多App可以實現跨平臺的文件傳輸,例如:
Transmit:功能強大,但需要付費。
CommanderOne:功能強大,也有免費版本。
AirDroid:可以在手機、電腦之間傳輸文件。
這些工具通常提供圖形化的界面,操作起來更簡單直觀,有的還能實現同步功能。它們往往基于WebDAV或者其他私有協議,但通常都能很好的兼容Mac和Windows。
方案三:使用云服務(方便但依賴網絡)
云服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
OneDrive:微軟自家的云盤,Windows電腦內置,Mac上也有客戶端。
GoogleDrive:Google的云盤,也支持Mac和Windows。
Dropbox:一款老牌的云同步工具。
將文件上傳到云盤后,在兩臺電腦上登錄同一個賬號就可以訪問文件了。這個方案最大的優勢是方便,文件可以隨時隨地訪問,缺點是需要網絡,而且免費空間有限制。
一些注意事項:
防火墻:檢查Windows防火墻是否允許SMB協議或者第三方應用通過。如果不行,需要添加相應的允許規則。
網絡環境:確保兩臺電腦在同一個局域網內,如果網絡環境比較復雜,可能需要額外配置。
文件夾權限:如果Mac端無法寫入文件,很可能是Windows端的文件夾權限設置有問題,需要回到Windows端調整。
電腦名稱:如果Windows電腦的名字比較復雜或者包含中文,可能會導致連接失敗。建議改成簡單點的英文名字。
版本兼容:不同版本的Windows和macOS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異,遇到問題可以搜索對應的解決方案。
選擇哪個方案?
如果你只是簡單的文件共享,那么SMB協議絕對是首選,簡單穩定。如果你需要更多功能,比如同步或者更便捷的操作,可以考慮第三方工具。如果你不介意網絡和云存儲空間,云服務也是個不錯的方案。
總之,Mac和Windows共享文件夾并非難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希望這個小指南對你有所幫助,讓你告別U盤的煩惱,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
本文由用戶Linda Taylor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6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