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下冊的知識點總結1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運用(六條)及逆運用(數的計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單項式與單項式、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3、整式的乘法公式(兩條)。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轉換單項式除以單項式)。
5、互為余角和互為補角和
6、兩直線平行的條件:(角的關系線的平行)
①相等,兩直線平行;
②相等,兩直線平行;
③互補,兩直線平行.
7、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線的平行
8、能判別變量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會列列關系式(因變量=自變量與常量的關系)
9、變量中的圖象法,注意:(1)橫、縱坐標的對象。(2)起點、終點不同表示什么意義(3)圖象交點表示什么意義(4)會求平均值。
10、三角形
(1)三邊關系:角的關系)
(2)內角關系:
(3)三角形的三條重要線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別方法:(注意:公共邊、邊的公共部分對頂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6)等腰三角形:(a)知邊求邊、周長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線合一:
(7)等邊三角形:
11、會判軸對稱圖形,會根據畫對稱圖形,(或在方格中畫)
1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對稱軸,性質
(2)線段:對稱軸,性質
(3)角:對稱軸,性質
14、尺規作圖:(1)作一線段等已知線段(2)作角已知角(3)作線段垂直平分線
(4)作角的平分線(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類:,會求各種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種球)=
(2)摸牌:P(摸某種牌)=
(3)轉盤:P(指向某個區域)=
(4)拋骰子:P(拋出某個點數)=
(5)方格(面積):P(停留某個區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確定事件
17、方法歸納:(1)求邊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計算簡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復習: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科學記數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絕對值。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1.不等式的解集: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像這樣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般地,關于同一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5.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點、線、面、體知識點
1.幾何圖形的組成
點: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它是幾何圖形中最基本的圖形。
線: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線,分為直線和曲線。
面:包圍著體的是面,分為平面和曲面。
體:幾何體也簡稱體。
2.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點、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表示
在幾何里,我們常用字母表示圖形。
一個點可以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
一條直線可以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
一條射線可以用端點和射線上另一點來表示。
一條線段可用它的端點的兩個大寫字母來表示。
注意:
(1)表示點、直線、射線、線段時,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點、直線、射線、線段。
(2)直線和射線無長度,線段有長度。
(3)直線無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
(4)點和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線面兩種:
①點在直線上,或者說直線經過這個點。
②點在直線外,或者說直線不經過這個點。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要點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如果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兩條直線沒有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
鄰補角。鄰補角的性質:鄰補角互補。如圖1所示,與互為鄰補角,
與互為鄰補角。+=180°;+=180°;+=180°;+=180°。
4、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如圖1所示,與互為對頂角。=;=。
5、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個是直角或90°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如圖2所示,當=90°時,⊥。
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性質3:如圖2所示,當a⊥b時,====90°。
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點到直線的距離。
6、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基本特征:
①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側,這樣
的兩個角叫同位角。圖3中,共有對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②在兩條直線(被截線)之間,并且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兩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內錯角。圖3中,共有對內錯角:與是內錯角;與是內錯角。
③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之間,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同旁內角。圖3中,共有對同旁內角:與是同旁內角;與是同旁內角。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圖4所示,如果a∥b,則=;=;=;=。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如圖4所示,如果a∥b,則=;=。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如圖4所示,如果a∥b,則+=180°;+=180°。
性質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
8、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
或=或=或=,則a∥b。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或=,則a∥b。
判定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180°;
+=180°,則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
9、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有真命題和假命題之分。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不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假命題。真命題的正確性是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的真命題叫定理,它可以作為繼續推理的依據。
10、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平移后,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平移性質: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中①對應點的連線平行且相等;②對應線段相等;③對應角相等。
初一數學下冊的知識點總結2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
三角形ABC記作:△ABC。
2、相關概念:
三角形的邊:組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記作:AB、AC、BC。
三角形的內角:每兩條邊所組成的角(簡稱三角形的角)。
記作:∠A、∠B、∠C
3、三角形的分類:
二、三角形三邊關系:
1、三角形任何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幾何語言:若a、b、c為△ABC的三邊,則a+b>c,a+c>b,b+c>a.
想一想:這個在實際解題中該怎樣應用?
2、三邊關系也可表述為:三角形任何兩邊的差都小于第三邊。
三、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0。
幾何語言:△ABC中,∠A+∠B+∠C=1800。
四、三角形的三線:
問題1、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線、角平分線、中線?
問題2、三角形的高線、角平分線、中線各有多少條,它們的交點在什么位置?
問題3、三角形的中線有什么應用?
初一數學下冊的知識點總結3
1.已知面積和底邊長求高
回想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A=1/2bh。
A=三角形的面積
b=三角形底邊長
h=三角形底邊的高
看一下你的三角形,確定哪些變量是已知的。在本例中,你已經知道了面積,可以將面積的數值代入公式中的A。你也已知底邊長的大小,可以將數值代入公式中的"'b'"。如果你不知道面積或底邊長,那么你只能嘗試其它的方法了。
無論三角形是如何繪制的,三角形的任意一邊都可以作為底邊。為了更形象地展示它,你可以想象把三角形進行旋轉,直到已知邊長位于底部。
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面積是20,一邊長為4,那么帶入得A=20,b=4。
將數值代入公式A=1/2bh,然后進行計算。首先將底邊長(b)乘以1/2,然后用面積(A)除以它。運算得到的結果應該就是三角形的高!
本例中:20=1/2(4)h
20=2h
10=h
2.求等邊三角形的高
回憶等邊三角形的特征。等邊三角形有三條相等大小的側邊,每個夾角都是60度。如果你將等邊三角形分成兩半,就會得到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在本例中,我們使用邊長為8的等邊三角形。
回憶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將兩個直角邊描述為a和b、斜邊為c:a2+b2=c2。我們可以使用這個定理求出等邊三角形的高!
將等邊三角形對半切開,并將數值代入變量a、b和c。斜邊c等于原始的斜邊長。直角邊a的長度就變成了邊長的1/2,直角邊b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的高。
以邊長為8的等邊三角形為例,其中c=8,a=4。
將數值代入勾股定理的公式,求出b2。邊長c和a分別乘以自身求平方值。然后用c2減去a2。
42+b2=82
16+b2=64
b2=48
求出b2的開方值就得到三角形的高了!使用計算機的開根號計算求得Sqrt(2)。得到的結果就是等邊三角形的高!
b=Sqrt(48)=6.93
3.已知邊長和角求高
確定你已知的變量。如果你知道三角形的一個夾角和一條邊長,如果這個角是底邊和已知側邊的夾角,或是已知三條邊長,你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高。我們將三角形的三邊稱之為a、b和c,三角為A、B和C。
如果你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邊長,可以使用海倫公式來求出三角形的高。
如果你已知兩條邊長和一個角,可以使用面積公式A=1/2ab(sinC)來求解。
如果你已知三條邊長也可以使用海倫公式。海倫公式分為兩部分。首先,你必須求解出變量s,它等于三角形周長的一半。你可以使用這個公式:s=(a+b+c)/2求出。
例如,三角形三邊長為a=4、b=3和c=5,故而s=(4+3+5)/2,也就是s=(12)/2。求出s=6。
然后使用海倫公式的第二部分。面積=sqr(s(s-a)(s-b)(s-c)。再將面積代入含有高的面積公式:1/2bh(或1/2ah、1/2ch)。
計算求出高。在本例中,就是1/2(3)h=sqr(6(6-4)(6-3)(6-5)。化簡得3/2h=sqr(6(2)(3)(1),也就是3/2h=sqr(36)。使用計算器計算開方,得到3/2h=6。因此,使用邊長b作為底邊,得出,三角形的高等于4。
如果已知一條邊長和一個夾角,使用兩邊和一角的面積公式來求解。用三角形面積公式1/2bh來代替上述公式中的面積。公式就變成了1/2bh=1/2ab(sinC),化簡得到h=a(sinC),這樣可以消除一條未知邊長的變量。
根據已知變量來求解等式。例如,已知a=3、C=40度,代入公式得“h=3(sin40)。使用計算器來計算等式,得到高h約等于1.928。
初一數學下冊的知識點總結4
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角平分線(bisectorofangle).三角形三個角平分線的交點叫做內心.
角平分線的性質
1.角平分線上的一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2.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逆運用)三角形頂點到其內角的角平分線交對邊的點連的一條線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不是角的平分線:一個是線段,一個是射線.三角形角平分線有個有趣的性質:三角形ABC中角A的平分線為AD,則AB:AC=BD:CD.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相交于一點,該點為三角形的內心,且內心到三條邊的距離相等.
3.角平分線是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中線
連接一個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中線的交點為重心,重心分中線2:1(頂點到重心:重心到對邊中點).中線:三角形中,連結一個頂點和它所對邊的中點的連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中線也是線段,一個三角形有3條中線.在一個角為30°直角三角形中.60°角所對應的邊上的中線為斜邊的一半.在一個三角形中,其一短邊為斜邊的一半,且這個三角形為30°的直角三角行,那么,60°角所對的邊上的中線在此三角形中有三個等量.
圖形變換的簡單應用
考點一、平移(3~5分)
1、定義
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2、性質
(1)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但圖形上的每個點都沿同一方向進行了移動
(2)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考點二、軸對稱(3~5分)
1、定義
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該直線叫做對稱軸。
2、性質
(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3、判定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4、軸對稱圖形
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折疊,如果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考點三、旋轉(3~8分)
1、定義
把一個圖形繞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其中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2、性質
(1)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2)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考點四、中心對稱(3分)
1、定義
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旋轉后的圖形能夠和原來的圖形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這個點就是它的對稱中心。
2、性質
(1)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2)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3)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應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
4、中心對稱圖形
把一個圖形繞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旋轉后的圖形能夠和原來的圖形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這個店就是它的對稱中心。
考點五、坐標系中對稱點的特征(3分)
1、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特征
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時,它們的坐標的符號相反,即點P(x,y)關于原點的對稱點為P’(-x,-y)
2、關于x軸對稱的點的特征
兩個點關于x軸對稱時,它們的坐標中,x相等,y的符號相反,即點P(x,y)關于x軸的對稱點為P’(x,-y)
3、關于y軸對稱的點的特征
兩個點關于y軸對稱時,它們的坐標中,y相等,x的符號相反,即點P(x,y)關于y軸的對稱點為P’(-x,y)
感謝您花時間閱讀本文。如果您覺得初一數學下冊的知識點總結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我們非常希望您能夠將其分享給更多的人。最后我們將繼續努力,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由用戶Charles Hall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6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