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感想1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考察,這是疫情發(fā)生以來總書記第6次赴地方考察調(diào)研,“非常時期”的“非常節(jié)奏”很不一般。透過“非常節(jié)奏”品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民生情懷。黨員干部始終要堅持人民至上、生態(tài)優(yōu)先、和諧發(fā)展,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收官戰(zhàn)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雙勝利!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但中華兒女不怕困難、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竭盡全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常態(tài)化發(fā)展,生產(chǎn)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抗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黨員干部要堅定信心、認清形勢,善于在疫情防控挑戰(zhàn)中抓住機遇,借助制度優(yōu)勢和超大經(jīng)濟規(guī)模優(yōu)勢,借助強勁的調(diào)控能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chǎn),贏得發(fā)展主動權。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難越往前,只要我們堅定信仰,保持定力不動搖,抓住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不放松,扭住發(fā)展第一要務不松懈,凝聚起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書寫新時代發(fā)展的磅礴詩行!
守護山水,綠色發(fā)展,依托當?shù)厣鷳B(tài)條件以“綠”生“金”。山河承載歲月,生態(tài)需要守護,黨員干部必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定不移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之道。黨員干部要把思想落實到行動上,用全面辯證和長遠的目光看待我國的生態(tài)發(fā)展,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同的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大自然賦予的珍貴資源。在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扶貧工作與保護生態(tài)緊密結合,把農(nóng)民增收與經(jīng)濟發(fā)展緊密結合,把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人民幸福指數(shù)緊密結合,一步一個腳印走深走實,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綠水青山回饋人民的效益就更加明顯。越是脫貧攻堅加速跑時,越要時刻關心民之所想、民之所盼,深刻領悟國家長遠發(fā)展利益,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yōu)質(zhì)生態(tài)產(chǎn)品以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發(fā)展越是面臨挑戰(zhàn),越要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堅持在發(fā)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fā)展,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與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下好山水“一盤棋”,打造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人境和諧的生態(tài)中國。
迎難而上,只爭朝夕,勇于扛起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擔當。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發(fā)展的節(jié)奏拉上來,黨員干部要主動奮發(fā)有為,把面臨的機遇轉化為促進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快馬加鞭促進復工復產(chǎn),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借助網(wǎng)絡云端線上線下直播帶貨銷售渠道,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職責擺進去,把當下擺進去,在著力解決問題中打開新局面,開展奮斗新篇章。咬定目標、迎難而上不勝不休,在剩下的200余天里,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容不得片刻拖沓、絲毫懈怠,只有保持干勁不減、沖勁不少,壓實責任,全力以赴,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huán)接著一環(huán)盯,確保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到點到時全面完成任務,誰都不能含糊,更不允許誰打折扣。沖鋒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擺在面前的都是不好過的“坎”,難爬的“坡”,困難重重,只有拿出戰(zhàn)斗狀態(tài),拿出銳意進取、創(chuàng)新應變的精神狀態(tài)和苦干、實干、巧干的勁頭,以戰(zhàn)時狀態(tài)把脫貧攻堅沖刺征程上的工作落實落細,為這次大考交出一份優(yōu)異成績!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感想2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有一幅與群眾坐在炕頭上拉家常的場景溫暖著人心。親民愛民莫過于走進群眾身邊,留在群眾心間。基層工作說來實質(zhì)上就是群眾工作,“坐在炕頭上拉家常”,這樸素、不“講究”的方式,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折射出總書記的為民情懷,也為廣大基層干部樹立了行動標桿。我們不妨稱之為“炕頭”工作法。
“炕頭”工作法,實質(zhì)是“為民”。“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基層工作的價值取向。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始終離不開“群眾”二字,脫離群眾就會成為無源水、無根木。要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發(fā)力點,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弄明白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基層群眾關心的問題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他們關心莊稼收成好不好、糧食價格貴不貴。要正本清源理解工作實質(zhì),把握好基層工作的核心要義,站穩(wěn)人民立場,才能在繁雜的事務中堅守初心,不走偏、不走樣;才能在為民服務中履職盡責,落得實、落得細。
“炕頭”工作法,思路是“與民”。“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yè)無不勝”。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解決基層問題,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要擺正位置,弄清楚“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基層干部就是普通群眾中的一員,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多到基層轉一轉,接地氣才更有“人氣”。基層反映出的問題,也應該堅持在群眾身邊找答案。要在工作上依靠群眾,行動上扎根群眾,多到群眾家中坐一坐、房前屋后走一走、田間地頭看一看,“眼見為實”了解群眾真正缺什么、需要什么。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彎腰俯身聽民意,才能擼起袖子解民憂。
“炕頭”工作法,目的是“利民”。“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群眾利益無小事,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是具體的、實際的民生關切。檢驗工作成效,要找準工作定位,搞清楚基層工作做得好不好由誰來評判的問題。群眾是檢驗工作的“試金石”,要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基層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靶向發(fā)力、真刀真槍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要在走基層、察民情的過程中,著力群眾急難愁盼的痛點、堵點,逐項解決、逐項落實,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以實打實的工作推動基層有變化、群眾有獲得。
央視網(wǎng)“走基層、聽民生”欄目的開卷語說道,“住在農(nóng)家的炕頭上,收獲的才不只是建議”。修煉好基層工作的“炕頭”工作法,厘清楚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多到群眾家中坐坐“熱炕頭”,聽聽“心里話”,暖心暖人也暖情。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感想3
什么是魄力?詞典中的解釋是:臨事的膽識和果斷作風。惲敬的《刑部尚書金公墓志銘》中寫到:“公常語敬曰:‘欲知文成之為人乎?’敬起立拱而俟。公久之曰:‘心地厚。’復久之曰:‘魄力大。’”筆者認為,干別人不敢干的,成別人不敢成的,這才是新時代年輕黨員干部應有的魄力!在基層工作亦是如此。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干“大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這是孫中山先生講過的一句話。筆者認為,這里的“大事”不是指驚天動地、世人皆知的事件,而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提出,要發(fā)揚“右玉精神”。何為“右玉精神”?簡單來說就是要干大事的“魄力”所在。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經(jīng)過幾十年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右玉縣的森林覆蓋率從不到0.3%提高到現(xiàn)在的54%。同樣,基層這個“大舞臺”也需要“右玉精神”,不管是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還是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年輕黨員干部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擁有“右玉”的魄力,久久為功不懈怠、真抓實干不畏難、為民造福不變焦。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破“難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毛主席在《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下的詩句。5月6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峰發(fā)起挑戰(zhàn),克服重重阻礙,歷經(jīng)種.種磨難,“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登上去”是幾代“攀登者”的共同目標。做新時代的“魄力型”干部,就要有“攀登者”精神,不斷提升攻堅克難的本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越是面對困難,越要有頂風冒雨、百折不撓的韌勁。然而,當前部分年輕黨員干部恰恰相反,做事瞻前顧后、畏手畏腳,遇到難題繞道走、遇到大事倒著走。人生道路從來不會“順風順水”,遇到再多“難事”不去解決,只會積少成多。所以,年輕干部要擁有這種魄力,向已知的、未知的艱難困苦叫板,主動到艱難困苦的一線去“蹲蹲苗”“補補鈣”,抓住機遇,一展風采。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做“新事”。“唯創(chuàng)新者強,唯創(chuàng)新者勝。”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做“新事”是美好的,如果沒有過硬的本領來支撐,都不過是鏡花水月。因為,創(chuàng)新就意味著改變,改變意味著付出,也就意味著有風險、有失敗。據(jù)統(tǒng)計,60%的初創(chuàng)公司在成立一年之后會倒閉,最后剩下的“獨角獸”企業(yè)看似風光,其背后有更多倒下去的公司。做“新事”雖然存在風險,但是我們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充滿變革的時代,創(chuàng)新可能會失敗,不創(chuàng)新肯定要失敗。年輕干部要有搞創(chuàng)新、做“新事”的勇氣和魄力,多向“失敗者”取經(jīng),大膽提出新思路、新舉措。同時,在基層工作中也要多下機關去調(diào)研、多到田間聽心聲,讓創(chuàng)新更“接地氣”,讓基層這個“大舞臺”也能“怒花綻放”。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感想4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既要當好鄉(xiāng)村產(chǎn)業(yè)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又要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對黨員干部的殷殷囑托,久久不絕于耳。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當下,真正考驗黨員干部的不是“無米之炊”,而是“如何炊”,怎么“炊得營養(yǎng)”到成了考驗黨員干部的關鍵。
“心靈”,開動腦筋,精心謀劃。“政如農(nóng)功,日夜思之”,無論種地還是干事,“思”是成就事業(yè)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思其始而成其終”。作為黨員干部,要時刻腦子里裝著事,心里想著事,怎么能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腰桿子直起來、笑容多起來,要懂謀劃、會安排、精管理,時常開動腦筋,多思索,想得遠則謀得深,只有多思善思巧思,不斷總結,才能在學習與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成功的真諦!現(xiàn)實中,有些干部既不學習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終會被“請”出干部隊伍。
“手巧”,措置有方,眾口不再難調(diào)。俗話說,“眾口難調(diào)”,當前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防疫之戰(zhàn)……一件件大事均要精準施策、措置有方,要干好干成基層工作更是如此,不能用力蠻干,而是要講究方法藝術,不僅是想干事、敢干事,而是會干事、巧干事、干成事,切忌“一刀切”。黨員干部要有抱負、敢擔當,在其位、謀其政,不能充當撞鐘和尚,而要真正把崗位當責任、把工作當使命,時時兢兢業(yè)業(yè)、事事如履薄冰,“在位一分鐘,干好60秒”,做到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不僅認真做事更要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干、多一些巧干,才能以細心謀事、用恒心成事。
“身勤”,撲下身子,真踐實履。在古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在當代,習近平總書記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掏地、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漸漸地所有農(nóng)活都熟悉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七年知青歲月,為他治國理政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如今,我們基層干部更要立足當下,走進田間,蹲在地頭,和群眾聊聊“知心話”;走進千家萬戶,坐在炕沿,聽聽群眾“心里話”。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大事”的“枝”“葉”,只有“枝繁葉茂”,“樹的根基”才能扎得更深!“小小村莊,大有學問”,只有在基層這個改革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維護穩(wěn)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沉下心來,以務實作風、踏實態(tài)度,“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經(jīng)過一番實干、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基層黨員干部才能鍛煉出真本領、積累出真經(jīng)驗!
“巧媳婦不怕挑剔婆”,這句諺語用在家庭是獲取幸福的鑰匙,用在黨員干部身上何嘗不是做好基層工作的箴言。只要我們黨員干部撲下身子,踏實干,就不怕群眾不滿意。今年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鉚足勁,劈波斬浪,乘勢而上,一舉奪取“雙勝利”!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感想5
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承載著14億中國人的共同意志和堅定信心。今年是“__”規(guī)劃收官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之年,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兩會就顯得尤其特殊和引人關注,也迎來了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熱烈討論和期盼。大家紛紛表示要把這次兩會的召開當作又一個加強學習、改進工作的契機,深入學習兩會精神,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期待和需求。那么,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的兩會里,有哪些內(nèi)容是我們基層干部需要關注和學習的?怎樣才是全國兩會的“正確打開方式”呢?
方式一:牢記“人民至上”。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nèi)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diào):“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去。”總書記在此次講話中就強調(diào)了“人民至上”的重要性。事實上,在以往的兩會時期,就有多個代表團提出過相似觀點,20__年內(nèi)蒙古代表團就提出“要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__年山東代表團提出“既要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由此可見,近年來總書記和代表們越來越關注“人民至上”的重要性。作為基層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和基本責任,我們干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事,圖的就是百姓安居樂業(yè)和全面奔小康。基層干部要把基層當做一塊“磨刀石”,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基層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為群眾辦更多的實事、好事。
方式二:始終“不忘初心”。習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反對和懲治腐敗,堅持不懈整治“四風”,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堅持不懈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基層黨員干部,一定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始終做到廉潔自律作表率,在脫貧攻堅、群眾工作、黨的建設等重大實踐中壯筋骨、長才干,主動投身困難地區(qū)苦干實干、開拓進取,始終保持熱血澎湃、疾起奮進的工作狀態(tài)和執(zhí)著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面貌,掘棄一切官僚主義學會接地氣,真真正正與基層群眾融為一體,以脫貧戰(zhàn)果這樣的實績來讓老百姓真正的滿意。
方式三:奏好“干群交響曲”。今年特殊時期的兩會既回答了一些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要求。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中設立了保就業(yè)、促民生的各類目標,提出了抓好“六穩(wěn)”“六保”,以保促穩(wěn)、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diào),這都是人民群眾比較關注的問題熱點。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黨員干部,我們需要靈活掌握基層工作方法,學會跟群眾們打成一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多次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就善于用“家常話”“地方話”這類群眾語言,既便于當?shù)乩习傩绽斫庵v話精神,又能拉近和群眾之間的距離,可謂“一舉兩得”。廣大基層干部在自己學懂弄懂兩會精神的同時,也需要把兩會精神傳遞給更多的群眾,多用“家常話”“地方話”和群眾們嘮嘮嗑,普及一下兩會的內(nèi)容、精神,必要時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相聲小品這種文藝形式來傳播弘揚。這樣既能增加老百姓的“政治生活參與感”,傳遞黨的溫暖和關懷,又能拉近和群眾的距離,增強和群眾的感情。
“兩會”召開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廣大基層干部要做好兩會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在今年的特殊時期中更好地發(fā)揮出兩會的“橋梁”與“窗口”作用,為人民帶來更多滿意。
兩會的“正確打開方式”,你學會了嗎?
本文由用戶蒼笙踏歌分享,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5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