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學習會議內容后,使我內心深受觸動。作為一線員工,我要徹底轉變“一線基層員工不存在也不需要反腐倡廉”的錯誤想法,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反腐倡廉職責。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做好個人崗位廉潔風險防控,堅持“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則,讓廉潔之花盛開。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通過現場參會和會后深入研讀會議精神,使我對黨風廉政建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思想上有了進一步提高。作為黨支部負責人,我將加強自律,始終心存敬畏、手持戒尺,不放縱、不逾矩,不搞特殊化,有效落實“一崗雙責”,做到慎獨慎微,自覺接受監督;堅持“零容忍”原則,帶領支部管理人員敢于較真、注重日常、抓小抓早、防微杜漸,從嚴從實打擊一切腐敗行為。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我們深入了解了專題片中案件的事實經過,深受感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通過認真觀看警示教育片《脫軌》,我明白了他們的不義之財來自手中的權利,他們無視黨紀國法,目無組織紀律,不顧群眾利益,弄虛作假,腐化墮落,不僅僅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而且使人民群眾利益遭受了嚴重損失。透過警示教育活動,我清醒地認識到身上擔負的歷史使命,推進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二、以案為鏡、警鐘長鳴,筑牢拒腐防變的底線
通過觀看《脫軌》警示教育片相關案例,我們要從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訓,在工作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清醒地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必須要始終保持清醒地頭腦,堅守拒腐防變的底線。要嚴于自律、公道正派、潔身自好,清廉自守,在自己心里真正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三、多做實事,甘愿奉獻,不斷加強干事本領
作為一名鄉鎮基層干部和共產黨員,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任何時候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提高自我約束力,提高自我警醒力,堅決抵制誘惑。在平常的崗位上多為老百姓做實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老百姓辦真正的實事、好事、正事,以實際行動“詮釋”自己的入黨誓詞。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四
學習會議精神后,我深刻感受到加強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緊迫感。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正確對待權力,始終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將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車間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要堅持把“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理念傳承下去,心系公司發展、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創造精彩人生。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五
參加會議,聆聽講話,感觸很深,身為關鍵崗位的一員,深知“廉政、防腐”意味著什么,一個陌生的電話,一頓美味的晚餐都可能埋下“災難”的種子。“種子”一旦發芽,就可能蒙蔽雙眼,難辨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提高風險意識,深刻吸取腐敗案件經驗教訓,緊繃廉潔這根線,做好本職工作。結合班組實際,通過廉政教育、廉政提醒等方式,制定適合的反腐倡廉防控措施,“時時監督、日日檢查”,筑牢反腐防線。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通過深入學習會議精神,我進一步了解了公司目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同時在支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也進一步拓寬了思路,增強了抓好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信心。一是嚴格落實好會議精神,將從嚴治黨和從嚴治企深度結合,實現工作方向不偏,發展動力充足。二是要講政治、嚴修身、善作為,始終保持政治清醒,繃緊廉潔從業這根弦,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三是加強監督,深化教育,扎實開展黨風廉政約談、日常工作監督、廉潔風險防范等各項工作,不斷教育引導支部員工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遵章守紀,廉潔從業,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七
“天之道,自強不息;地之頌,厚德載物;人之美,公正清廉”。這是8月28日,縣紀委組織全縣部分黨員干部到省廉政文化教育館參觀學習時,讓我記憶猶新的《清廉賦》中的一句話,它道出了每位黨員干部的為人之道、做事之要和立身之本,為我們每一名紀檢干部敲響了警鐘,使我們在防微杜漸中,能夠以更高的道德操守和行為準則,講忠誠、守紀律、做標桿,踐行黨員標準,履好職,盡好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想這也正是本次參觀學習的意義所在。在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中,通過對“鑒史問廉”、“光輝歷程”、“警鐘長鳴”三大展廳的現場參觀,追尋歷史足跡,記錄偉大實踐,筑牢法紀防線,使我感受深切,觸動很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一支讓黨放心、人民信賴的紀檢干部隊伍,為全黨全社會樹起嚴格自律的標桿。落實這個要求,樹好嚴格自律標桿,紀檢干部必須思想上高位加壓,紀律上頂格要求,忠誠履職盡責,堅守使命擔當。
一是始終踐行忠誠擔當、同心同向。“黨”是紀檢機關首位的屬性,講政治是首位的要求。特殊性質決定了紀檢系統的黨員干部必須有更高的覺悟、更嚴的標準,必須把黨性融入血液里,把忠誠寫在旗幟上,把看齊落實到行動中。
二是始終做到正直正派、剛正不阿。“正”是紀檢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要堅持做人正直,慎獨慎微,百毒不侵,滿分作文網不給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堅持做事正派,明察秋毫,明辨是非,讓腐敗分子無可遁形;堅持做官正氣,敢于較真碰硬,敢于亮劍出手,讓違紀者逃不脫法紀制裁。
三是始終堅持勤學善思、明辨篤行。作為負責監督執紀的人,每一名紀檢人更應把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作為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僅認真學習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還要重點學習各級紀委重要指示精神和一些典型案例,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以學習的成效引領和推動工作,做善于學習的先行者。
四是始終保持嚴于律己、求真務實。“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要做一名合格的紀檢干部,就必須在“自身硬”上下功夫,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自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言行舉止同肩負的責任聯系起來、同紀檢干部的形象聯系起來,帶頭講規矩、守紀律、作表率。
五要始終增強宗旨意識、善做善成。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紀檢監察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法規性強、社會關注度高,這就要求自己要帶頭轉變宗旨觀念、改進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式,能夠及時對黨員干部身上發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查處,對違紀行為“零容忍”。
黨風廉政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八
初中時代,就學習了周敦頤的《愛蓮說》,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尤為聞名,作者說的意思就是,不管別人在官場上怎么腐敗,自己都要保持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樣。現代人也因為蓮花寓意高尚的品質而將其作為廉潔的代名詞。近日,到紫陽縣廉政教育基地參加了警示教育學習后,我對“廉潔”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基地以大量的視頻、實物、圖片和文字等資料展示了一個個發人深思、令人警醒的案例。一個個反面典型,他們遺忘初心,拋棄初心,最終滑向犯罪的深淵,每一個反面典型在自嘗苦果后所發出的無盡懺悔都猛烈地撞擊著我們的靈魂。
許多鑄成大錯的領導干部,在反省自己一步步走向墮落罪惡的過程時,普遍反映出一點,就是從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小動作、小利益開始,誘發他們私欲膨脹,不顧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原則,心存僥幸,降低了標準,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逐步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古人說得好:“民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如果利用手中的權利行一己之便,貪一己之利,那么終將會落得身敗名裂,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場。
為政之要在于廉潔,廉潔之本在于自律。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時時自警,常懷律己之心。警示教育片中的反面典型都是手握各種權力的領導干部,但他們不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在各種誘惑面前毫無警戒敬畏之心,任性妄為。他們的腐化變質,幾乎都是從小事不注意、小節不檢點開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都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都類似一場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悲劇。為什么守不住小節呢?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節”,對“小節”缺乏清醒的認識,往往認為喝點小酒、收點小禮、拿點小錢不是什么問題。在小節上漫不經心、疏于防范,甚至認為只要不犯大錯誤,不搞大腐敗,犯點小錯誤,得點小實惠,于自己無傷大雅,于法紀有隙可乘,由此心存僥幸而滋生“小節無事論”“小節無害論”,這是極其危險、極其有害、極其可怕的錯誤認識。如果在小事小節上“失守”,就很難在大事大節上守得住,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一條規律。小節不小,小節可見精神,小節體現品性,小節關乎成敗。黨員干部搞一次特殊,就會丟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會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會失去一片民心。
高飛之鳥,亡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作為黨員干部,要時時自省,常思貪欲之害。古人云:“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有貪欲者往往越陷越深,最終把自己送入牢籠。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必須分清合情合理的欲望和情理不容的貪欲之間的界限,在運用權力和交往活動中,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常思貪欲之害。貪欲的危害人所共知,算錯了帳,就是警示教育片中的各個原為領導干部的反面典型的下場:政治上前程盡毀,經濟上雞飛蛋打,名譽上身敗名裂,家庭上家破人亡,親情上眾叛親離,自由上鐵窗漫漫,心理上惶惶終日。同時,貪欲之禍,無疑將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嚴重破壞公平正義的法治秩序。作為黨員干部,務必時時自省,警鐘長鳴,自覺接受監督,堅決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警示教育片中的各個典型,大都是單位部門的一把手,不愿接受監督,不愿意接受管理,最終導致自己滑向犯罪的深淵。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時時自勵,常修為政之德。中國古人早就說過“百行德為首”。古人講的德行就是修身,講得通俗一點就是如何做人。受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中國歷來十分重視官員的修身做人,而一代又一代名賢良吏,更以儒家仁政思想為準繩,對修身做人進行積極探索,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政治智慧。春秋時孔子認為官員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的本質是“仁”,表現在外是“禮”,在處理家庭關系時表現為“孝”,他還認為為官者必須做到公正廉潔。只有公正,百姓才會真正擁戴。孔子認為,為官者公正,政令就暢通無阻,民風就會很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他認為為官者正己就能夠正民,兩者有因果關系。作為新時期黨員干部,德行如何,看的是他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否真心擁護,對中央決策部署是否認真執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清醒堅定,對人民群眾是否滿懷真情,在急難險重任務前是否挺身而出,在矛盾糾紛問題前是否迎難而上,此外,還要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等。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廉潔是一面鏡子,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里,我們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修為政之德。要抵得住誘惑,撐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只有這樣,理想之燈才不會驟然熄滅,幸福生活才不會戛然而止!
本文由用戶折月煮酒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3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