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關于湖北名勝山區(qū)導游詞的推薦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木蘭古門山風景區(qū)觀光游覽。
我首先介紹一下木蘭古門風景區(qū)的基本情況:
木蘭古門風景區(qū)是武漢東墾置業(yè)有限公司投資近3000多萬元,于4月到10月開發(fā)建設的。景區(qū)由中心接待區(qū)、石景游覽區(qū)、峽谷游覽區(qū)、別墅度假區(qū)、生態(tài)保護區(qū)等五大功能區(qū)組成。是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和會務接待于一體,服務功能齊全的綜合性景區(qū)。
木蘭古門風景區(qū)是武漢市周邊地區(qū)唯一石景區(qū)。該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木蘭生態(tài)旅游區(qū)北區(qū)的姚家集鎮(zhèn)境內(nèi),距武漢市中心城區(qū)約75公里,景區(qū)面積5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有石景、水景、歷史遺跡和人造景觀等50多處。石景有黃山石景的韻味,水景有九寨溝的秀美。因景區(qū)地處木蘭故里,許多景點有花木蘭的動人故事和傳說,在接下來的導游過程中,我再跟各位一一道來,相信大家聽后一定會留連往返,樂不思歸。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木蘭古門風景區(qū)的主要游覽線路,供你們參考。
短線:(游程約1個半小時)
1、山門(回望神牛楓)——牛脊嶺——朝圣坡——祈福嶺——石景線出入口——回到山門
2、山門(回望神牛楓)——牛脊嶺——祈福坡——石景區(qū)休閑廣場——返回山門
3、山門(回望神牛楓)——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龍王廟遺址——原路返回
中線:(游程約2個半小時)
1、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祈福嶺——石景線出入口——山門
2、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朝圣坡——祈福坡——石景休閑廣場——山門
長線:(游程約3個半小時)
1、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祈福嶺——石景區(qū)休閑廣場——祈福坡——牛脊嶺——山門
2、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朝圣坡——牛脊嶺——山門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景區(qū)門樓,這也是景區(qū)的主要入口。有人問,景區(qū)為什么叫木蘭古門風景區(qū),聽上去有滄桑的感覺。相傳隋唐時期,山上就有古寨,山下村莊有石門,其樣式古樸,氣勢恢弘,古人取村名叫“古門沖”。到明清時期,因戰(zhàn)亂,附近村民為生存以古寨為保護設施,陸續(xù)在山上加固修建古寨,現(xiàn)在山上仍留下保存比較完好古寨墻和寨門,村口的古門早以拆毀。在建景區(qū)時,規(guī)劃專家教授一致意見溯古輟今,于是就取名“木蘭古門風景區(qū)”。
請大家回頭往景區(qū)廣場看,廣場東端有一棵很少見的大楓樹,它是景區(qū)入口最亮的形象,此樹叫神牛楓,三個人手牽手還合抱不了,據(jù)植物學家考證,此樹有800多年歷史。說起這棵古樹,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棵古樹漸漸空心,軀干撕裂,樹枝枯萎,村民們著急又無法救治。這時村中有一條老黃牛站出來說:“我已年老體衰,無力耕田,愿將殘軀拯救古樹”。于是一頭鉆進裂縫之中,瞬間不見。時日不久,古樹重現(xiàn)生機,枝繁葉茂。村民們?yōu)榧o念這頭情深義重的老黃牛,每年清明時節(jié)燒香供奉,并喚此樹為神牛楓。
松沙灘:這片沙灘雖然不大,但沙質(zhì)松軟如被褥,在山中見到是稀奇,相傳花木蘭少年時和伙伴們經(jīng)常在這里嬉戲玩耍。
八仙石:大家看這片石上有幾個座位,據(jù)老人們說這是八洞神仙去東海時,路過此處,見此地風光優(yōu)美,便在此歇息打坐留下的座跡,之后人們叫這片巖石為八仙石。
縻牛樁:從這里往前走,一共有三個石樁,樁上似有繩印,傳說花木蘭小時放牛,歇息時常將牛縻在石樁上。
群牛犇戲:你們看前面山體上一個個石頭,好似牛群奔走,有大牛有小牛,有的從山上往下奔,有的從山下往上走,惟妙惟俏,人們都認為是神牛的后代。
那一塊大石上刻有一個巨大的“犇”(奔)字,字高8米,寬約4米,剛勁有力,氣勢雄渾,是年輕書法家夏牛飛傾心書寫而成,此字與群牛犇戲融為一體,大添景色。
牛脊嶺:我們走的這條山嶺叫牛脊嶺。相傳山下的村莊,每年遭遇北方來的風沙危害,農(nóng)作物無收,房屋被毀,村民難以為生,牛吉星知道后,就點化一頭神牛坐北朝南化作一座山,遮擋風沙,你們看,其山形輪廓形似牛脊。古時此山就叫“牛脊嶺”。
古門迎賓:你們看這座石頭,是不是非常象一個寬敞的老式座椅,這棵松樹是不是象黃山迎客松,大自然真是造化神奇,他們伴隨在一起,好象正在等待迎接你們這些遠方的客人。
承恩寺導游詞 ·十堰導游詞 ·黃鶴樓又一導游詞 ·襄陽古城導游詞
一步登天石:話說八洞神仙在八仙石歇息后,來到山頂,眺望四周美景,大發(fā)感慨,有詩道:清泉鏡湖已久違,奇石怪樹彌足歸。喚起太白來此游,長醉古門不須回。隨后他們留戀不已地由一步登天石駕云而去。
月牙石:傳說木蘭少年時,經(jīng)常與伙伴們到深山打柴放牛,回家時,往往天黑,路不好走,只看到天上星星和月亮,木蘭指著彎月說你要是能落在山上多好啊,照亮路讓我們早回家,也許是酸楚的話感動了月亮神,說著說著,彎月悠悠地落在山嶺一塊石頭上,后來人們稱之為“月牙石”。
祈福石、百福印:又名木魚石,你們看那頂起巨石是不是特別象僧人念經(jīng)敲打的木魚。這是我們古門風景區(qū)最奇特的石景。傳說古時這一帶年年災荒不斷,不是水災就是旱災,餓殍遍野,花木蘭的師父托夢指點她:請木匠精制一個大木魚,再請青獅嶺(木蘭山)兩位高僧在此開壇誦經(jīng),連續(xù)敲木魚誦經(jīng)666天為民祈福,必然感動上帝。這一招真靈,白天四面八方百姓涌到山下跪拜祈禱,深夜聲聲木魚聲震徹天庭,驚動了玉皇大帝,第666天拂曉,萬道金光劃破長空,玉皇大帝派一位神仙來到木魚旁大石上蓋了一枚刻有“百福”二字的大印,賜福凡間百姓。隨即點化木魚成石,兩位老僧因功德圓滿,也隨神仙飄然而去。此后這一帶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姓過上了平安祥和的日子。
篇2:推薦精選的湖北名勝風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領導、各位老總、旅游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來自大別山南麓、聞一多故鄉(xiāng)——浠水縣三角山旅游風景區(qū)。首先,我給大家講一件事:在8月11日,我們?nèi)巧絹砹艘晃惶厥獾目腿耍褪侵泄仓醒胝尉治瘑T、原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他游覽了三角山后,對這里的風景贊不絕口,回去后又到處宣傳。他在省人大十屆一次會議上與代表座談時講:“有人說大別山風光很好,與廬山比不相上下,我抽個星期天專門到黃岡浠水的三角山去看了一下,確實很好”。為什么俞書記到處宣傳三角山呢?那是因為我們?nèi)巧绞菄壹壣止珗@、國家3A級旅游區(qū)、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省離退休干部療養(yǎng)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下面我將三角山隆重的推薦給大家。
三角山是一座革命山。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這里是鄂、豫、皖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四軍、紅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五師和劉鄧大軍轉(zhuǎn)戰(zhàn)大別山的重要革命根據(jù)地。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李先念、高敬亭、張體學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先后在此浴血奮戰(zhàn),留下了光輝的革命足跡,革命遺跡隨處可見。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湖北省境內(nèi)唯一保存的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有當時作為新四軍后方醫(yī)院的“碧仙洞”;有劉鄧大軍揮師南下時,指揮著名高山鋪戰(zhàn)斗的指揮所“古寨東門”,其珍貴照片至今保留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里。現(xiàn)在每年前來考察的部隊官兵、組織傳統(tǒng)教育的學生和開展紅色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
三角山是一座文化山。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陸羽、吳承恩等歷代文化名人都把三角山當作吟詩作賦、陶冶性情的最好去處,并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其中“三角山摩崖石刻”被列為省級保護文物;“筆架飛瀑”壯觀奇特,載入了《中國名勝辭典》;李白、杜甫飲酒賦詩的地方“白甫堡”保存完好;蘇東坡、鄭板橋在“西陵崖”題留了手跡;“六一登高”傳為歐陽修晚年登臨三角山留下的石刻。這里還是一座宗教名山。自唐代慈應祖師開山建寺至今已有1370多年歷史,唐盛時期曾有“三十六寺廟,七十二庵觀”、“三千和尚,八百道人”的盛況,已恢復建成的紫云禪寺、金輪寺和三角寺常年香客不斷。
三角山是一座風景山。這里有大小山峰28座,主峰海拔1055米,森林覆蓋率達81.6%,有千年以上古樹100多株,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0多種,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高,水體富含人體所需微量元素高達17種,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8℃,不潮濕,無蚊蠓,是武漢最近的觀光旅游、避暑休閑勝地。每年夏天,許多省里的退休老領導都是三角山的常客。
三角山通過近幾年來的不斷開發(fā),現(xiàn)建有旅游避暑賓館36棟,可同時接待1500多人,可供游覽的景點有156處,年接待游客達30多萬人次。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我們真誠的歡迎大家在方便的時候,帶著團隊、帶著朋友、帶著家人,來我們?nèi)巧匠砸安恕⒑纫安琛⑵芬拔丁①p野花,這里有筆架飛瀑、奇石異洞、杜鵑竹海讓您陶醉,這里有有驚無險的滑草、溜索、吊橋、飛車表演讓您刺激,這里有挑戰(zhàn)自我的絕壁攀巖、鷹溝峽谷、天梯、野人寨,讓您大飽眼福,這里有傣族風情園、上刀山、下火海、民族歌舞表演讓您歡樂無限……
篇3:推薦精選的湖北名勝風景區(qū)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到“龍麟宮”來游覽。
恩施自治州“龍麟宮”俗稱“出水洞”,五十年代后期在這里筑壩引水,修建了裝機為650千瓦的高橋水電站,廠房在距此兩公里的前下方。1994年9月15日,州水電局、州高橋水利工程管理處組織人員進洞探險,在出水洞里端的右上方,發(fā)現(xiàn)了神奇的“迷津洞”。經(jīng)專家學者們踏看研究,一致認為它是全州一絕,以它為主體所組成的三洞(出水洞、干洞、迷津洞)旅游景點,是對全州旅游事業(yè)的重大貢獻,并被命名為“龍麟宮”。
龍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賦予它吉祥、尊嚴、崇高的特征,是帝王、民族、文化的象征,能走能飛,興云作雨,神力無比。本景點有這條出水碧龍,有那條渠道引水青龍,在出水洞口有雙龍(石龍、玉龍),在“迷津洞”里有白龍、地龍、黑龍、石壁游龍,在龍圖廳里有醉龍,共九條龍。麒麟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它鹿頭牛尾,狼額馬蹄,獨角鱗身,人稱四不象,為“麟鳳龜龍”四靈之一。它“不履生蟲,不踐生草,謂之仁獸”。此地有“麒麟獅象奔洞口”的傳說,遠古時代,麒麟獅象遵照玉皇大帝的叮囑,要在天亮前趕到這出水洞里修道成仙,結果,有的按時趕到洞里成了仙,有些沒有趕到而被固定在河里,并化作幾個大石包,分別酷似麒麟獅象。它們的尾巴都向恩施城,頭都望著出水洞。所以,出水洞又叫麒麟泉,其流水叫麒麟溪。同時,麒麟溪的源流和傳說在清朝同治版“恩施縣志”中,有明確的記載:“俗傳宋雍熙中有麒麟出此”,距今一千零一十多年。還有清朝知縣唐方耀的絕妙詩句:
十里高橋壩,橋高水亂流。
鳳嶺寒云薄,麟溪夕照收。
花深沾酒路,柳暗釣魚舟。
歸來剛薄暮,燈影出城頭。
所以,“龍麟宮”之名既有群眾文化的深厚基礎,又有史籍的可靠依據(jù),它集中體現(xiàn)了吉祥和仁愛的特點,可謂天經(jīng)地義,天作之合。并且,它是本景點“三洞兩界”的最好概括,龍代表水,即代表“出水洞”;麟代表陸地,即代表“干洞”和“迷津洞”。
“龍麟宮”旅游勝地共分一壇(龍王祭壇),兩府(龍王府、鹽水府),三峽(雙龍峽)、白虎峽、神龜峽,九龍,十三廳(逍遙廳、重陽廳、神女廳、玉參廳、鰲魚廳、三龍廳、棧道廳、玉宇廳、浮塔廳、三圣廳、明鏡廳、龍圖廳和洞外民俗館的觀音廳),二十八珍奇(龍王金鼎,石菌翡翠、麟角生輝、府門龍柱、定海神針、砂甕溢湯、鳳頭花菜、金石龍腦、天狗相吻、仙人足履、貓頭神鷹、石壁白鴿、洞柱雕花、梁祝幽會、神女金床、石林寨門、鸚鵡學舌、神龜頂柱、龍王衷腸、仙椒公主、瑤池珊瑚、張關情深、透明神魚、天龍抱蛋、倒正塔連、天懸玉藕、洞壁紅燭、雄鷹歸巢)等兩百多景點。
現(xiàn)在我們乘船游覽“山水洞”,請大家注意安全。“山水洞”海拔只有480米,由于它與“迷津洞”相通,自行調(diào)控氣溫,冬暖夏涼,平均溫度在20℃左右,所以,氣溫適宜,四季均可游覽。炎熱的夏季,這里是極好的避暑勝地,人們在洞里、洞口前的亭臺、游樂場以及在觀音廳里可以盡情地享受涼爽、清心之樂,玩牌、對弈、跳舞、溜冰、餐飲并暢敘情懷,實是不亦樂乎!由于洞頂巖石層層溶蝕、剝落而顯得寬大高深,其流水清徹幽逸,源出莫測。據(jù)水文地圖資料表明,這水從恩施市兩河口、龍?zhí)秹蔚叵聛恚L達18公里,是全州最長的暗河之一。五十年代前,凡大旱之年,鄉(xiāng)民們都要到這里向龍王求雨。據(jù)健在的老年人們講,求雨進洞時點了四只蠟燭才回頭,大約有六公里長。目前可供大家游覽的只有四百八十多米,其水量一般為每秒5至8立方米,最大水量為每秒139立方米,水深平均兩米多,寬約10米。洞高在30公尺左右,看洞頂,鐘乳石參差垂吊,組成滿口龍牙,此處叫“雙龍峽”,因為當大家回游出洞時,就能看到有兩條龍歡送各位出洞。看兩壁,石柱擎天,石筍佇立,石蔓懸掛,右側(cè)是“金龍殿”,左側(cè)是“麒麟殿”,七彩廳燈,光怪陸離,引人入勝。這右上方是一項“龍王金鼎”,古色凝重,價值萬貫。
看右上方,彩燈閃灼,歌聲嘹亮,那上面是“天賜樂園”,在三百多平方米的樂園里,有歌舞廳、溜冰場和火鍋城等,轉(zhuǎn)來時游客們可上去娛樂一番。看左邊洞壁上有一個“神龕”,神龕是供奉祖先、神靈的地方,傳說這里供奉的是龍王的先靈。
前面是座紅巖崗,象牛肝馬肺,也象一頭巨大的睡獅,叫“麟溪睡獅”,它日夜守護著這條“出水長龍”。
那右壁頂上,由一條條橫向花紋所構成的乳白色的一片,叫“神農(nóng)梯田”。傳說古帝神農(nóng)氏,制耒耜,嘗百草,教民務農(nóng)、治病,深受擁戴,那就是他與民共建的梯田,故稱“神農(nóng)梯田”。
左邊水面有個大圓石寶,稱之為“玉盤龍珠”,這右壁上是一頭“白虎”,想飛撲下來奪這龍珠,傳說巴人祖先廩君死后化為白虎,佑其后人,后世子孫則以虎為圖騰。因這里有“白虎撲珠”,又名“白虎戲珠”,所以這里叫“白虎峽”。
篇4:推薦精選的湖北名勝風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游覽梭布埡風景區(qū)。
梭布埡風景區(qū)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太陽河鄉(xiāng)境內(nèi)。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風景區(qū)總面積21平方公里,是以石林為主的自然生態(tài)風景區(qū)。梭布石林因地質(zhì)巖溶現(xiàn)象而形成,溶紋景觀是其最重要的景觀特點,造型奇特,姿態(tài)萬千,令人嘆為觀止,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有別于云南路南等石林的新型石林。梭布埡風景區(qū)的核心部分,有7平方公里,分為八個景區(qū)。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蓮花寨景區(qū)。這里是梭布埡風景區(qū)景觀最好、景點最集中的景區(qū),不僅生長有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的象形石,還因為溶溝的縱橫交錯,形成魔幻般的石林迷宮。極目望去,層層巖石如朵朵蓮花,景區(qū)因此而得名。這里的主要景點有鐵甲寨、獨行峽、散屏、犀牛溝、儺公山、群蛙嘯天、九里石屏、巴王椅、磬石、點將臺、白虎含珠、巴人穴、白蛇吐箭、南天門、筍子淌、坐井觀天、鱷魚淌、豬八戒、蝙蝠石,使人目不暇接。
大家看,鐵甲寨內(nèi)是不是有無數(shù)土家鐵血男兒,身披盔甲,迎風而立,在為保衛(wèi)家園進行征戰(zhàn)前的準備。甲士們面前的廣場上,經(jīng)常有文化活動、藝術表演,土家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女兒會”也在這里舉行,那是在為出征而歌唱,為凱旋而舞蹈,烈烈巴風,將游人帶進歷史的長河。
現(xiàn)在游覽的是磨子溝景區(qū)。景區(qū)因一塊形似磨子的巖石而得名。傳說古時候洪水潑天,只剩下兩兄妹,為了繁衍后代,取天地之信證,從兩座山頭同時推下兩扇磨子,合則而婚。這一打著群婚制烙印,并有著古代性文化特色的故事,在這里的山水間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你們看,磨子交合的地方叫磨子溝,磨子滾地地方叫響水洞,動物朝賀的地方叫熊掌洞、大獅子灣、九龍聚會;一線天內(nèi),儺婆石分明是妹妹的化身,苕窖淌、芋頭坑、夫妻搖搖石是兄妹倆生活與游玩的地方。
我們到了錦繡谷景區(qū)。這里的景點集中在峽谷之中,除有少量的象形石石柱景觀外,以長梁峽谷陡崖上的溶紋景觀為主。峽谷谷底平坦、幽深,谷內(nèi)百草叢生,山花爛漫,兩側(cè)懸崖峭壁,怪石林立,構成一幅天然織錦畫廊,故名錦繡谷。這里的主要景點有錦繡谷、八角洞、華容道、雙峰駱駝、單峰駱駝、蝙蝠洞、梭布龍舟、沙盤石、土家對歌臺等。
你們聽,那高高的對歌臺上,一對土家小伙與妹兒,正用悠悠情歌,唱出男歡女愛的真情實味:(女)情妹坐在三墩巖,天晴下雨你莫來,你來的腳跡有人點,轉(zhuǎn)去的腳跡有人猜,無的說出有的來。(男)情妹坐在三墩巖,天晴下雨我要來,來時鞋子倒穿起,轉(zhuǎn)去的鞋子抱在懷,神仙下凡也難猜。
現(xiàn)在游覽的是寶塔巖景區(qū)。景區(qū)因有一寶塔狀象形石而得名。景區(qū)內(nèi)有許多造形奇特的象形石和洞穴景觀,間以大片的樹林和莊稼,人煙稀少,環(huán)境幽靜。主要景點有雷公山、寶塔石、挑擔坑、石板溝、馬鞍嶺、雙獅相會、大字巖、殉情洞、殺人淌、小廟、芭蕉洞、磨墳坡、菩薩洞等。你若漫步共間,耳聽各種雀鳥婉囀啼唱,眼見許多小型動物穿梭奔跑,一定會贊美這里是動物的樂園,植物的天堂。
梨子坪景區(qū)地勢開闊,是梭布埡風景區(qū)的商業(yè)和娛樂、餐飲中心,游客可在此休息待步,享受熱情周到的商貿(mào)和休閑服務。
現(xiàn)在到了六步關景區(qū)。六步關為一天然石關,因過關石有六級,諧“六六順”之意而得名。主要景點有六步關、五虎山、情動石、天地交泰石、旗鑼鼓傘、將軍巖、掰斷石、觀龍臺、么妹趕集、兔子山、鏡子丘、犀牛滾塘、五姓椅、玉免淌、臥虎山、無根木、將軍楔、燈盞窩、龍宮、陰陽樹等。
在這里,“情動石”為你檢驗情侶間的眷眷深情;“陰陽合和樹”為你述說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旗鑼鼓傘”–土家人最隆重的儀仗隊歡迎你到農(nóng)家作客,看看收藏紅苕的苕窖,推推粉碎玉米的石磨,在“千斤石盆”中掬一捧清泉,搽一搽天然肥皂–皂角,洗去旅途中的塵支埃,然后再聽一聽女主人扯心牽肺的五句子情歌……
這里是青龍寺景區(qū),因原有古廟青龍寺而得名。這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駱駝峰、雙龍戲珠、誰知我心、神龜護林、四兩撥千斤、人頭灣、人頭山、鯊魚背、朝陽門、雨后春筍等景點讓你目不暇接。穿過石林,沿陡峭的古道拾級而上,便到了青龍寺遺址,它建于清乾隆年間,毀于清朝末年,殘址斷垣,許說著歲月的滄桑。不久,青龍寺將會重建,讓游人在青山石林間感嘆青燈佛卷的寂寞與悠遠。
現(xiàn)在到的地方是古柏土家民俗樂園景區(qū),因有千年古柏而得名
篇5:推薦精選的湖北名勝風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木蘭古門山風景區(qū)觀光游覽。
我首先介紹一下木蘭古門風景區(qū)的基本情況:
木蘭古門風景區(qū)是武漢東墾置業(yè)有限公司投資近3000多萬元,于4月到10月開發(fā)建設的。景區(qū)由中心接待區(qū)、石景游覽區(qū)、峽谷游覽區(qū)、別墅度假區(qū)、生態(tài)保護區(qū)等五大功能區(qū)組成。是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和會務接待于一體,服務功能齊全的綜合性景區(qū)。
木蘭古門風景區(qū)是武漢市周邊地區(qū)唯一石景區(qū)。該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木蘭生態(tài)旅游區(qū)北區(qū)的姚家集鎮(zhèn)境內(nèi),距武漢市中心城區(qū)約75公里,景區(qū)面積5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有石景、水景、歷史遺跡和人造景觀等50多處。石景有黃山石景的韻味,水景有九寨溝的秀美。因景區(qū)地處木蘭故里,許多景點有花木蘭的動人故事和傳說,在接下來的導游過程中,我再跟各位一一道來,相信大家聽后一定會留連往返,樂不思歸。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木蘭古門風景區(qū)的主要游覽線路,供你們參考。
短線:(游程約1個半小時)
1、山門(回望神牛楓)——牛脊嶺——朝圣坡——祈福嶺——石景線出入口——回到山門
2、山門(回望神牛楓)——牛脊嶺——祈福坡——石景區(qū)休閑廣場——返回山門
3、山門(回望神牛楓)——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龍王廟遺址——原路返回
中線:(游程約2個半小時)
1、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祈福嶺——石景線出入口——山門
2、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朝圣坡——祈福坡——石景休閑廣場——山門
長線:(游程約3個半小時)
1、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祈福嶺——石景區(qū)休閑廣場——祈福坡——牛脊嶺——山門
2、山門——河谷線出入口——雙龍谷——古寨區(qū)——朝圣坡——牛脊嶺——山門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景區(qū)門樓,這也是景區(qū)的主要入口。有人問,景區(qū)為什么叫木蘭古門風景區(qū),聽上去有滄桑的感覺。相傳隋唐時期,山上就有古寨,山下村莊有石門,其樣式古樸,氣勢恢弘,古人取村名叫“古門沖”。到明清時期,因戰(zhàn)亂,附近村民為生存以古寨為保護設施,陸續(xù)在山上加固修建古寨,現(xiàn)在山上仍留下保存比較完好古寨墻和寨門,村口的古門早以拆毀。在建景區(qū)時,規(guī)劃專家教授一致意見溯古輟今,于是就取名“木蘭古門風景區(qū)”。
請大家回頭往景區(qū)廣場看,廣場東端有一棵很少見的大楓樹,它是景區(qū)入口最亮的形象,此樹叫神牛楓,三個人手牽手還合抱不了,據(jù)植物學家考證,此樹有800多年歷史。說起這棵古樹,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棵古樹漸漸空心,軀干撕裂,樹枝枯萎,村民們著急又無法救治。這時村中有一條老黃牛站出來說:“我已年老體衰,無力耕田,愿將殘軀拯救古樹”。于是一頭鉆進裂縫之中,瞬間不見。時日不久,古樹重現(xiàn)生機,枝繁葉茂。村民們?yōu)榧o念這頭情深義重的老黃牛,每年清明時節(jié)燒香供奉,并喚此樹為神牛楓。
松沙灘:這片沙灘雖然不大,但沙質(zhì)松軟如被褥,在山中見到是稀奇,相傳花木蘭少年時和伙伴們經(jīng)常在這里嬉戲玩耍。
八仙石:大家看這片石上有幾個座位,據(jù)老人們說這是八洞神仙去東海時,路過此處,見此地風光優(yōu)美,便在此歇息打坐留下的座跡,之后人們叫這片巖石為八仙石。
縻牛樁:從這里往前走,一共有三個石樁,樁上似有繩印,傳說花木蘭小時放牛,歇息時常將牛縻在石樁上。
群牛犇戲:你們看前面山體上一個個石頭,好似牛群奔走,有大牛有小牛,有的從山上往下奔,有的從山下往上走,惟妙惟俏,人們都認為是神牛的后代。
那一塊大石上刻有一個巨大的“犇”(奔)字,字高8米,寬約4米,剛勁有力,氣勢雄渾,是年輕書法家夏牛飛傾心書寫而成,此字與群牛犇戲融為一體,大添景色。
牛脊嶺:我們走的這條山嶺叫牛脊嶺。相傳山下的村莊,每年遭遇北方來的風沙危害,農(nóng)作物無收,房屋被毀,村民難以為生,牛吉星知道后,就點化一頭神牛坐北朝南化作一座山,遮擋風沙,你們看,其山形輪廓形似牛脊。古時此山就叫“牛脊嶺”。
古門迎賓:你們看這座石頭,是不是非常象一個寬敞的老式座椅,這棵松樹是不是象黃山迎客松,大自然真是造化神奇,他們伴隨在一起,好象正在等待迎接你們這些遠方的客人。
承恩寺導游詞 ·十堰導游詞 ·黃鶴樓又一導游詞 ·襄陽古城導游詞
一步登天石:話說八洞神仙在八仙石歇息后,來到山頂,眺望四周美景,大發(fā)感慨,有詩道:清泉鏡湖已久違,奇石怪樹彌足歸。喚起太白來此游,長醉古門不須回。隨后他們留戀不已地由一步登天石駕云而去。
篇6:江西名勝山區(qū)旅游景區(qū)導游詞
三百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江西省安遠縣境內(nèi),是安遠縣東南邊境諸山峰的合稱,地處贛、粵、閩三省交界處,屬武夷山脈東段北坡余脈交錯地帶,是長江水系之貢江與珠江水系之東江的分水嶺,是東江的源頭,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fā)源地,也是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特殊意義的旅游勝地。
三百山在80年代中期被發(fā)現(xiàn),1985年被安遠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自然保護區(qū);1993年5月被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5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0年6月被全國保護母親河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首批全國保護母親河 行動”生態(tài)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5月被國務院(國函[2002]40號)批準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三百山總面積260余平方公里,境內(nèi)森林覆蓋率達98%,有116科2500多種木本植物在其中爭奇斗妍,400余種野生動物在林內(nèi)生息繁衍。其中脊椎動物14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三百山屬寒武紀火山地貌,其景觀集火山構造、奇峰幽壑、清溪碧湖、飛瀑深潭、密林古樹、珍禽異獸、怪石險灘、溫泉等諸奇景于一體,熔清幽、奇秀、雄險、古樸等特色于一爐,是一處純天然、高品位的風景名勝區(qū),尤其是清澈秀麗的東江源,壯觀密集的潭瀑群,保存完好的常綠闊葉林,無可挑剔的環(huán)境質(zhì)量堪稱三百山的“四絕”。三百山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山下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全國無公害臍橙生產(chǎn)示范基地”生態(tài)觀光果園、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客家風情交映生輝,渾然一體。
萍鄉(xiāng)市武功山導游詞 (二)
武功山位于萍鄉(xiāng)市東南邊緣,羅霄山脈北段,綿亙起伏120公里,為萍鄉(xiāng)、宜春、蓮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是華東地區(qū)第一高峰。
武功山奇峰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tài)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崖峭壁,涌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進而云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宋代詩人鄭強曾登臨武功山,并賦詩一首《登武功山》:“綠色青黛梁群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云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云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躋攀。”1638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為山中奇景所陶醉,寫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武功山游記當然地成為《徐霞客游記》中的一部分,因而名聲鵲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侶道人游覽憑吊的勝地。第一┆范文網(wǎng)www.diyiFANWEN.com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多少珍禽異獸,奇花寶樹生長在這里。如黃腹角雉、華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鷴、娃娃魚等就屬于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臺灣松、云錦杜鵑、猴 頭杜鵑、粗榧、水椏木、獨花蘭等。被譽為“植物三元老”的銀杏樹連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達24.5米,樹圍12.1米,直樹徑3.63米,年逾千載,相傳乾隆帝曾名這曰“山中樹王”。
湖口縣石鐘山導游詞 (三)
湖口石鐘山位于鄱陽湖出口長江南岸,屬湖口縣雙鐘鎮(zhèn),位于鎮(zhèn)南的叫上石鐘山,位于鎮(zhèn)北的叫下石鐘山,相對高度只有50多米。石鐘山歷史悠久,其得名由來,據(jù)北魏酈道元說,是微風鼓浪,水石相搏,其聲若鐘;唐李渤則在深潭上發(fā)現(xiàn)兩塊巨石相擊之聲,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鐘。
為解決此謎,北宋文學家蘇軾親自乘舟考察,發(fā)現(xiàn)絕 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縫,風浪沖擊洞穴,發(fā)出鐘鳴般的聲響,謎底終于揭開了。
蘇軾為此寫下了千古名篇《石鐘山記》,石鐘山就更名揚中外了。關于石鐘山來歷還有一些民間神話傳說:天上玉皇大帝建造靈宵寶殿,用九華山白玉石雕刻了兩口玉石神鐘,命力士下凡搬運,力士騰云駕霧,肩挑雙鐘,途經(jīng)鄱陽湖與長江匯合處上空時,因貪看景色,不覺神鐘脫肩落地,一在鄱陽湖畔,一在長江之濱,因而才有上、下石鐘山之分。鄱湖長江,煙波浩渺,湖光山色,風景宜人,而石鐘山上又山臨水、水繞山,素有“小蓬萊”之雅稱。
渾濁的長江水滾滾東流,浩翰清澈的鄱陽湖水北流長江,清濁分明,合流近50華里而不混。兩座鐘山又以下鐘山較勝,山上怪石林立,江邊石洞眾多,歷史上早已成為旅游勝地,亭臺樓閣,回廊曲折,名篇手書,古跡甚多。主要名勝古跡有懷念蘇東坡月夜泛舟探石鐘山的懷蘇亭、紀念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棄官歸田的歸去亭及江天一覽亭、半山亭、鎖江亭、臨江塔、紺園、船廳、報慈禪林、太平天國遺壘、同根樹等三十余處。
江西九江廬山概況(四)
各位游客,你們好!
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nèi)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shù)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cè)嵯酀匾浴靶邸⑵妗㈦U、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nèi)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qū)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jīng)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xù)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chuàng)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chuàng)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chuàng)“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jīng)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chuàng)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lián)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__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__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本文由用戶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