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300字 篇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里,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里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 篇二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大臣,他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都城流放到別處。在流放中,屈原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祖國被侵略,自我有無能為力,他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然后便跳進汨羅江自殺。
屈原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喝雄黃酒。
以前我以為吃粽子是一種美食,此刻我才明白原先人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我們小學生也要向屈原學習愛祖國、愛人民,作為班團體的一員,我們應當熱愛班團體、愛護班團體的每一個人。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00字 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們東方輔導班,決定組織一次包粽子的比賽活動。
剛到教室門口,我推開教室門,眼睛直冒光。哇!我們包粽子的材料可真豐富呀,有甜而不膩的糯米、有香甜的紅豆、花生,還有好吃的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我們先去洗了洗手,搬來椅子坐在老師的身旁,看著老師包一個粽子,覺得小菜一碟。開始包了,我先拿起粽葉,然后再把粽葉對齊,折成一個喇叭形,再把糯米和蜜棗加進去,可是因把握不好糯米的量,加入的糯米直往外冒,“這可怎么辦?”“把糯米去掉些,就可以了”老師在一旁提醒道。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再次鼓起勇氣,堅持下去,最后終于成功了。
這個端午節太開心了。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
端午節的作文 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我到外婆家去過節。
中午,大家正在高高興興地吃飯,突然,爸爸問我和哥哥:“今天是什么節?”我們倆異口同聲地回答:“端午節!”爸爸又問:“端午節為了紀念誰?”我們又爭先恐后地回答:“屈原!”爸爸說:“對了,端午節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以端午節又叫詩人節。那么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呢?粽子又代表什么呢?”我說:“端午節還有賽龍舟、掛艾草的習俗。粽子外面是糯米,白白的,表示屈原是一個清清白白的人;里面的紅棗、蜜棗表示屈原有一顆愛國的心?!卑职謫柛绺?,那為什么要掛艾草呢?”哥哥左思右想,說:“掛艾草是為了驅趕蚊蟲的。”爸爸笑著說:“對了,端午節又叫衛生防疫節,你們倆說的都很對,獎勵你們每人一個粽子!”
哈哈,這次端午節可真有趣!
端午節的作文 篇五
又是一年粽葉飄香,端午節就要到來了,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今天,老師給我們發了材料:桃木球、香包袋、艾草、流蘇、針、線、橡皮筋,我感到很興奮,就迫不及待地把袋子打開,取出材料。心里想到:不就是一個荷包嗎?有什么難做的,簡單!老師仔細地給我們講解,可是做了起來就笨手笨腳地,原來這么難做,聽好了步驟,首先穿針,把線打上結。我真應該配個老花鏡了,認針就用了十分鐘,終于開始縫了,縫了幾次,有點暈頭轉向了,到最后,居然什么也沒做成,原來做個荷包這么難呀。想想媽媽每年親手給我做的香包,用了那么多的心血,真應該更加珍惜。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如:系五彩繩、吃粽子……我還是最喜歡吃粽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六
香包,是古代端午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具有美觀驅蚊的功效,傳說還轉運、辟邪。不過,光是它那飄香的氣味,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天就是端午節,作文課上,老師帶著我們做香包,既然是自己動手做,當然少不了材料了。老師給我們準備了流蘇、艾草、針、線、桃木、皮繩??粗@一堆材料,有些不知所措。終于,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穿針引線,與香包做起了斗爭”。過了好一會兒,同學才做出了一個個歪歪扭扭的香包。
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香包,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上一個端午節,奶奶坐在床上認真繡著些什么,我好奇走近一看。原來,奶奶在縫香包。我坐在一旁認真地看著,一雙飽經風霜的手拿著針,靈巧舞動著,一根根單一的線形成了一幅幅圖案。過了不一會兒,奶奶就縫好了,掛在了我的書包上。一直到現在,它還在我的書包上,散發這清幽的香氣。
本文由用戶折月煮酒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