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提綱的范例 篇一
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為詳細地列出來。如果在寫作之前準備了詳細提綱,那么,執筆時就能更順利。下面仍以《關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介紹詳細提綱的寫法:
一、緒論
1、提出中心論題;
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1、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產生創造了宏觀環境;
2、建筑產品市場的形成,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提出了現實的要求;
3、城鄉體制改革的深化,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是建筑行業用工特殊性的內在要求。
(二)具體市場分類
1、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
2、有市無場的隱形市場;
3、易進難出的畸形市場;
4、交易無序的自發市場。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1、統一思想認識,變自發交易為自覺調控;
2、加快建章立制,變無序交易為規范交易;
3、健全市場網絡,變隱形交易為有形交易;
4、調整經營結構,變個別流動為隊伍流動;
5、深化用工改革,變單向流動為雙向流動。
三、結論
1、概述當前的建筑勞動力市場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2、呼應開頭的序言。
畢業論文提綱的范例 篇二
一、論文題目
淺析創新營銷之博客營銷
二、論題觀點來源:
隨著網絡的發達,更多的新事物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網絡和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原有的市場營銷理論和實務存在的基礎。基礎變了,環境變了,市場變了,隨之而來的營銷和管理模式也將發生根本的改變。透過寫博客的形式,介紹銷售人自己和銷售產品,達到交商友和產品銷售的人也逐日增多。由此產生了新的創新營銷–博客營銷。
三、基本觀點:
1、什么是博客營銷,博客營銷不等于營銷博客
2、博客營銷的現狀及發展
3、博客營銷的基本特征
4、理解博客營銷帶給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5、博客營銷對網絡營銷的挑戰及對策(存在的不足)
四、論文結構:
(一)引言
介紹博客營銷的現狀、特征、發展前景并提出問題。
對博客營銷進行淺析,解決問題。
1、什么是博客營銷,博客營銷不等同于營銷博客
(1)什么是博客營銷
(2)理解博客營銷不等同于營銷博客
2、博客營銷的現狀及發展
(1)博客營銷的現狀
(2)博客營銷的發展前景
3、博客營銷的基本特征
(1)博客營銷以博客的個人和觀點為基礎
(2)企業的博客營銷思想有必要與企業網站內部策略相結合
(3)合適的博客環境是博客營銷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
(4)博客營銷應正確處理個人觀點與企業立場的關系問題
4、理解博客營銷帶給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5、博客營銷對網絡營銷的挑戰及對策(存在的不足)
(三)結論:博客營銷是創新營銷下的新模式,它是網絡時代下創新營銷的產物。
畢業論文提綱的范例 篇三
一、論文的選題
1、畢業論文選題的一般原則: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選題應盡力結合有關單位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工作的具體業務活動,優先選擇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應用課題,力求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二、畢業論文工作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應做到:
1、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工作,認真完成畢業論文任務書中規定的各項任務。論文力求做到觀點正確,方法科學,技術先進。
2、圍繞畢業論文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掌握有關方針、政策、法規,收集必要的數據資料,查閱和使用有關技術資料工具書,通過計算、繪制圖表等工作提高從事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編寫文件的能力。
3、領會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理論和實踐的正確關系,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和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
4、論文內容杜絕抄襲。如果論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論文的觀點、理論、方法、流程等內容,必須在論文中注明參考文獻,文責自負。
5、論文遵守國家安全保密條例,注意技術、方法、模式等涉及專利的保密。特別是應用類論文,論文內容應當獲得合作單位的許可。
6、按時完成畢業論文各個環節的工作,并得到指導教師的確認。
7、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論文內容有抄襲的一律取消答辯資格,做不合格記錄。不能按時參加論文答辯的作不合格處理。凡是不合格者在下一學年重作畢業論文,參加下一學年的論文答辯。
三、畢業論文的組織過程
撰寫畢業論文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
畢業論文的選題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定,由指導教師填寫畢業論文任務書,在任務書中應包括以下主要項目:
1、畢業論文的具體要求
(1)確定調研單位和調研內容
(2)確定應查閱的參考書及文獻
(3)確定應深入研究的 白話文 2~3個專題的內容
2、畢業論文的進度計劃
3、其他注意事項
(二)準備工作
學生根據畢業論文任務書的要求與計劃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選定的課題的內容和范圍,應積累的原始資料及數據,要求解決的問題,然后圍繞選題查閱收集有關資料、文獻或深入現場了解實際情況,測試采集有關的數據。
(三)檢查與指導
為確保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指導教師應分期分批的組織2~3次報告會。
1、調查報告會和讀書心得報告會(第4~5周)
2、專題研究報告會(第8~9周)
其中,專題研究報告會的成果應達到下列要求之一:
(1)對解決本專題有新的見解,新的論點或思路;
(2)對本專題的問題進行了新分析、新論證或新預測;
(3)對解決某項問題提出了新建議,新方案或新舉措。
報告會的目的在于交流學生心得及經驗,考察學生的畢業論文進度與質量,培養與選拔優秀畢業論文,激發學生分析與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報告會由指導教師與相關教師組成評議組,評出報告階段的成績,有關負責人隨時檢查落實情況。
(四)撰寫階段
在調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課題的基礎上,根據總體撰寫方案的要求完成論文的結構布局、段落層次等,運用有關素材寫成初稿。
論文應包括下列內容:
1、課題名稱、目錄及頁次;
2、中英文內容提要。扼要敘述內容與要求、原理方法,要求文字精練;
3、正稿。包括問題的提出、原理論述和論點說明、研究方法及成果、繪制圖表等;
4、結論。總結本文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指出特色和新見解,得出結論;
5、參考文獻。所有參考文獻應注明資料的名稱、作者、日期、頁碼、出版社等。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論文,論文觀點正確,論據充分,闡述清楚,文字簡潔,書寫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圖、表格和圖紙,并裝訂成冊。
(五)定稿階段
初稿撰寫后,送交指導教師審閱定稿。然后按規定格式,用A4紙打印。最后送論文指導小組。
四、時間及階段安排
畢業論文全階段需要12周。
畢業論文時間進程表
階段內容時間(周)
1熟悉課題1
2調研、收集資料、翻譯資料4
3確定寫作方案1
4寫初稿、包括計算、繪圖、并修改3
5送審、修改1
6定稿、調整1
7準備論文答辯0.5
8論文答辯與評定成績0.5
合計12
五、畢業論文的內容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工作最終應完成下面幾部分內容:
1、畢業論文約1.2萬字
2、調研報告約3千字
3、讀書報告約3千字
4、資料綜述約3千字
5、外文資料翻譯約1.2萬個英文字符
本科畢業論文提綱范本。 篇四
以《關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為大家分享提綱模版:
1、提綱撰寫范例一(列寫簡單提綱):
一、緒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2012年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論
2、提綱撰寫范例二(列詳細提綱):
一、緒論
1、提出中心論題;
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1、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產生創造了宏觀環境;
2、建筑產品市場的形成,對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提出了現實的要求;
3、城鄉體制改革的深化,為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是建筑行業用工特殊性的內在要求。
(二)具體市場分類
1、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
2、有市無場的隱形市場;
3、易進難出的畸形市場;
4、交易無序的自發市場。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1、統一思想認識,變自發交易為自覺調控;
2、加快建章立制,變無序交易為規范交易;
3、健全市場網絡,變隱形交易為有形交易;
4、調整經營結構,變個別流動為隊伍流動;
5、深化用工改革,變單向流動為雙向流動。
三、結論
1、概述當前的建筑勞動力市場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2、呼應開頭的序言。
畢業論文提綱的范例 篇五
1、論文題目:要求準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并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于論文的末尾。
論文提綱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格式和分類,簡單明了地說明論文的目的、依據和意義,甚至是兩句話。這種提綱往往是用于科學論文,而且在對于各種概念有相互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出來討論的情況下。如果總要分出1、2、3點來寫的話,往往會變成“八股文”的模式,這樣的論文往往是應付式的論文,其真正的科學價值會大打折扣。
畢業論文提綱的范例 篇六
一、引言
重要性是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 在會計和審計中有著十分廣泛的運用,以及重要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二、重要性原則的內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分析
1、 運用重要性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的要求。
2、 運用重要性原則, 有利于把握住問題的實質, 抓住關鍵點。
3、 運用重要性原則需合理運用會計職業判斷。
三、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及效益構成
(一)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構成
1、處理和提供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
2、傳遞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
3、訴訟成本。
4、競爭和談判劣勢。
5、管理和業績評價的機會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效益構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業的利潤。
(3)為企業戰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分析的啟示如下:
第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企業的外部信息需求者還是企業的管理當局對成本會計信息的需求加強。
第二、成本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大部分是難以計量的。
第三、成本會計信息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較為普遍,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賬戶設置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則。
2、 計劃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則可以簡化核算。
3、 順序分配法,充分體現出了重要性原則的思想。
(三)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1、 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2、 在產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
3、 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計價法。
4、 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
5、 定額成本法計算在產品成本
(四) 聯產品和副產品成本的計算
(五) 制造費用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核算
四、結束語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提綱 篇七
Acknowledgements 4-6
Contents 6-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20
Abstract 20-22
摘要 23-2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5-32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28-2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29-30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30-31
1.4 A note on terminology 31-3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32-51
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32-35
2.1.1 Defining coherence 32-33
2.1.2 T/TP as means to realize coherence 33-35
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35-42
2.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FL/ESL writing 35-37
2.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as compared to NS writing 37-42
2.3 T/TP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by EFL/ESL scholars 42-44
2.4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TP in EFL/ESL writing 44-47
2.5 Training in T/TP 47-49
2.6 Summary 49-51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1-70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51-55
3.1.1 F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51-53
3.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a functional system 53-54
3.1.3 Three lines of meaning from metafunctions 54-55
3.2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55-70
3.2.1 Theme 56-62
3.2.2 Thematic progression 62-7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70-88
4.1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70-73
4.1.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 70
4.1.2 The allocation of participants to the training 70-71
4.1.3 The sample sizes 71-72
4.1.4 The pilot study 72-73
4.2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73-74
4.3 The questionnaire 74-75
4.4 The training 75-80
4.4.1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training 75-76
4.4.2 The training material 76-79
4.4.3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as the trainer 79-80
4.5 Data analysis 80-86
4.5.1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80-86
4.5.2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86
4.6 Ethical considerations 86-88
4.6.1 Informed consent 86-87
4.6.2 Anonymity 87
4.6.3 Harm 87-88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training writing 88-115
5.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88-102
5.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88-91
5.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91-95
5.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95-100
5.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00-102
5.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102-110
5.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02-107
5.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07-110
5.3 Summary 110-115
Chapter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ost-training writing 115-137
6.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15-129
6.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15-117
6.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17-121
6.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21-126
6.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26-129
6.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29-132
6.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29-131
6.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31-132
6.3 Summary 132-137
Chapter 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55
7.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47
7.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37-139
7.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39-142
7.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42-145
7.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45-147
7.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47-150
7.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47-149
7.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49-150
7.3 Summary 150-155
Chapter 8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155-165
8.1 Findings from closed questions 155-160
8.1.1 EEL participants general attitude to training on T/TP 155-157
8.1.2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157-158
8.1.3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learnability of T/TP 158-159
8.1.4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TP in writing 159-160
8.2 Findings from open questions 160-164
8.2.1 The changes that occurred 161-162
8.2.2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TP in writing 162-163
8.2.3 The reasons for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163
8.2.4 EEL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163-164
8.3 Summary 164-165
Chapter 9 Discussion 165-195
9.1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questions 165-187
9.1.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re-training writing 165-172
9.1.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ost-training writing 172-181
9.1.3 Effect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1-187
9.2 Positioning the study within the literature 187-190
9.2.1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7-189
9.2.2 Effects of training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189-190
9.3 Implications 190-194
9.3.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190-193
9.3.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193-194
9.4 Limitations 194-195
Chapter 10 Conclusion 195-200
10.1 Summary 195-197
10.2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197-199
10.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199-200
Notes 200-202
References 202-214
Appendix 1: Pla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214-215
Appendix 2: The post-training questionnaire 215-217
Appendix 3: Training material 217-229
Appendix 4: Teachers guide to the training 229-237
Appendix 5: Consent form for EEL group 237-238
Appendix 6: Consent form for CEL group 238-239
Appendix 7: Consent form for NS group 239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