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教材六班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于議論文。課文題目“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就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從而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蘊含的善于觀察、不斷發展、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玓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主旨,是創新精神公德重要方面。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的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另外本課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里秉承著“引導學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于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深入學習課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3、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入情入境,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2、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領悟課文內容,體會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體會并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石蕊試紙、鹽酸、堿及重點詞句的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找與文本有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揭題質疑。
1、同學們,在平時生活中你們都提出過什么問題?發現過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是的,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我們不斷進步!今天,我們要學習作家葉永烈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呢?
(預設:“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什么意思?課文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呢……)
[設計意圖]
從學生愛提問題的實際出發,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到底寫了什么內容呢?他的含義是什么呢?這是我們本課重點研究的問題。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呢?(讀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用平時常用的方法解決。)
2、學生自學后課件出示:檢測訓練
(1)讀準下列詞語。
誕生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
(2)引導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啟發聯系上下文理解。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既符合學生閱讀規律,又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三、自主感悟,體會內涵。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用哪三個事例來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呢?請默讀,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
2、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呢?請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為什么感受最深?并在重點地方做上批注。
(二)學生自學后集體交流檢測。
1、全班交流: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為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啟發、及時指導朗讀。)
(1)當學生談到對謝皮羅教授發現誰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自轉有關的事例感受深時,課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敏銳地注意到”、“緊緊抓住”、反復的實驗和研究“有感情地朗讀。并思考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當學生讀到對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遇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的感受時,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波義耳看到水落在濺上鹽酸的花瓣上,花瓣奇跡般地變紅了時,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3)當學生談到對奧地利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發現了眼珠轉動合做夢有關的感受時,可根據文中重點詞”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讓這位醫生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有關呢?指導學生朗讀。
2、你們明白了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中的“?”和“!”的含義了嗎?請說一說。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卻由于他們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于是就成了“發現”、“發明”、“創造”、“成就”。你知道什么叫“打破沙鍋問到底”嗎?這說明什么?
(板書:善于發現不斷探索發現真理)
4、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學生不理解的語句。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示的句子。能依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2、難點: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內容有關的圖片資料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準備用一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二、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說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你為什么崇拜他呢?
2、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的發現者,創立者,無不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探索,最后找到真理的。所以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3、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畫出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小組討論解決。
2、課件出示重點詞語,交流學習方法,聽寫檢查掌握情況。
3、指名接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通順,重點指導比較難讀的句子。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課件出示學習提示,學生自學:
(1)、作者通過這篇課文要說明一個什么觀點?
(2)、作者選用了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五、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請生仔細地讀一讀這三個事例,想想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么相同點?你還發現了什么?可以在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3、每個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匯報
4、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你還能列舉出這樣的事例嗎?生交流
5、課文中還有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畫出來,作出批注。
6、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的語句,說明從中受到的啟示,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句段
六、感悟寫法,拓展練筆:
1、交流學習收獲,著重強調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2、指導學生完成113頁“小練筆”作業,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當堂反饋
布置作業:
小練筆:依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板書設計:
提出觀點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證明觀點
總結觀點
(見微知著 獨立思考 鍥而不舍 不斷探索)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讀懂文中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找到三個科學故事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
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學習重點:
品析課文,理解文中的三個科學故事,體會具體事例在說明觀點的的作用。
學習難點:
初步理解議論文的基本寫法,并能仿照寫法寫話。
學習準備:
查找閱讀有關能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科學故事。
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質疑觀點,激趣導入
1、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還說這個觀點也是一個真理。你相信嗎?你有疑問嗎?(板書課題)
2、學生質疑這個觀點。老師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到課文中找答案。
3、提出三項“挑戰(學習)目標”,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挑戰目標:
1、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讀懂文中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找到三個科學故事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
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初悟觀點,體會含義
1、作者在提出這個觀點之后是怎么解釋這個觀點的含義的?
(出示:學習導航一)明確學習要求。
挑戰一
思考:
課文提出了什么觀點?是怎樣解釋這個觀點的含義的?
提示:
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劃出你認為關鍵的詞句。
2、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后,指名朗讀。
3、引導學生理解 重點詞語“司空見慣”、“追根求源”的意思,主要采用聯系生活和理解喻意的方法來理解。
4、對比思考,學習寫法:這里的“?”和“!”分別表示什么?
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意思。但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5、再齊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觀點的含義。
三、理解故事,找共同點
1、作者怎樣來證明這是一個真理呢? (出示學習導航二)
挑戰目標二
思考:
1、文中用了哪三個事例來說明觀點的?
2、三個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樣把“?”拉直變成“!”的?
3、完善表格,找出三個科學故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提示:
先認真默讀思考,做標注。然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合理分工,有序組織討論,注意控制音量。時間5分鐘。
2、學生默讀思考后再討論,教師發表格,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合作學習中的問題進行督促幫助。
3、課文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觀點?請一生將三個事例的小標題寫在黑板上。(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4、小組代表來匯報表格填寫情況。
5、討論交流:三個事例有什么相同之處。
預設:
(1)這三個事例都是從都是從生活中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的。
追問:你從哪看出來的,這說明這三個人都是怎樣的人?
(2)三個事例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反復試驗,最后寫得出結論。寫法是一樣的。請提出這個想法的學生把這三點寫到黑板上。
(3)這三個事例中的人都是生活當中的有心人,善于觀察、思考。
追問:哪里體現他們是有心人呢?(他們都是“善于觀察、獨立思考、有準備的人”。)
(4)這三個事例中的結論都是經過不斷探索才得到的。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分別說說?(他們都是反復試驗才得出結論的。)
6、深入探討:每個事例中的發現問題、反復實驗、得出結論,哪一部分要寫得具體、詳細些?為什么這樣寫?
小結:作者選取這些事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重點要說明“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系,所以“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寫得較具體些。
7、朗讀作者對這三件事的小結部分。
(1)思考:“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是什么樣的人?
(堅持不懈的人。追根求源的人。鍥而不舍的人。)
(2)文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比較“發現”“發明”“創造”“成就”的不同。感受只有不斷探索努力,才能為科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品悟結論,總結收獲
1、質疑:經過三個具體事例的論證,最后得出一個什么結論呢?
2、指生讀第七自然段。
3、討論:這一段告訴我們,怎樣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理?
(板書:見微知著 善于發問 不斷探索)
4、體會“發現真理”難不難?從哪體會到的(板書:不難)
5、指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告訴我們,“發現真理”容易不容易?從哪里體會到的?
抓住重點詞句“不是憑空產生的”,就是發現真理的能力很難具備的。“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說明發現真理不是那么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只能給”就是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發現真理的,是不容易的。(板書:不易)
6、作者最后下了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結論,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說科學發現并不難,我們聽了會——覺得自己也能發現真理。增強我們探索真理的信心!當我們滿懷豪情的時候,他又說,科學發現并不易,讓我們要做好思想和知識上的充分準備。)(齊讀)
7、引導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出議論文的三個部分: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8、學生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引導從文章的內容、哲理、寫法等方面來談。)
五、學習寫法,寫話交流
挑戰三:小練筆
任務:
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提示:
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要求:
觀點鮮明 事例典型 有說服力
1、出示有關小練筆的要求,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法,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練習寫話,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寫完可以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評議:找幾個同學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段,評價是否做到了觀點鮮明、事例典型有說服力。滲透理想教育。
六、布置作業,拓展閱讀
1、 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 閱讀你崇拜的科學家的傳記或其他科普作品,了解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板書設計:
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渦 發現問題(詳)
事例:紫羅蘭的變色 反復試驗(略)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發現真理(詳)
結論:見微知著 善于發問 不斷探索
(不難) (不易)
上面內容就是我為您整理出來的3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能夠幫助到您,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本文由用戶xiaoxing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ingqu1.cn/23381.html